王国林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生只做一件事”,这是山西澳意芦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国林的毕生格言。
4月12日,在太原市万柏林区芦荟种植旅游观光区,《科学导报》记者见到了业内人称“芦荟大王”的王国林。走进芦荟大棚,指尖拂过肥厚的叶片,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偌大而安静的基地,大片芦荟蓊郁苍翠、长势喜人,有些还冒出了金黄色的芦荟花。
“创业至今,我投入了全部精力,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创新上。”王国林坦言道,“澳意”追求的是创新带来的成长,通过开发新产品,带动中国芦荟产业的发展,助力山西乡村产业振兴。
二十多年前,还是个毛头小子的王国林一直从事与医疗药品有关的工作。在一次去韩国旅游期间,朋友无意间说起韩国的芦荟化妆品最好,他通过朋友介绍进入韩国本地加工厂参观,一番了解之后才发现,芦荟原料基本上都是从中国进口的,他心想:“既然是中国制造的原料,那我们能不能做一个属于中国的原产地品牌?”
回国后,王国林认真考察后发现,原来的亚洲芦荟市场80%都被韩国占领着。然而韩国品牌用的芦荟原料大多来自于海南。整个芦荟行业利润的97%都流向了韩国的品牌和工厂,而中国的芦荟种植户只能从剩下的3%中分一杯羹。
在深入了解整个芦荟行业后王国林发现,虽然国内有好的原料,但芦荟鲜汁萃取难以储存、生产时间过长容易失去活性。市面多数芦荟胶产品都是使用芦荟干粉冲兑造成的,再加上大量的香精、酒精、色素、增稠剂、防腐剂等成分,成分表上的芦荟原液含量微乎其微,更容易导致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过敏、爆痘。从原料端彻底颠覆传统,做更有效的产品,在这样的产品逻辑下,用新鲜的植物原料搭配合适的成分,制造对于皮肤明确有效的护肤产品,生产出能够让更多的中国消费者体验的、大众的、平价的、适合全年龄层的芦荟胶,成为王国林的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王国林专心做芦荟产品,2000年初建立了自己的芦荟基地、原料萃取工厂、护肤品生产工厂,率先在国内成立芦荟研究所。一年后王国林推出了“澳意芦荟”,创建了属于中国的芦荟品牌。
王国林向记者介绍道:“全国真正有加工芦荟产品的企业不超过5家,大部分企业注重芦荟化妆品研发,‘澳意’更注重功能性芦荟产品,2022年我们研发了芦荟发酵技术,可以改善多种疾病。”
如今,“澳意”经过多年跨越式发展,现拥有41座温室大棚,约10万平方米的种植基地,占地百余亩的芦荟种植旅游观光园区,拥有国内多种芦荟品种,是山西最大的芦荟种植基地。
2021年,王国林为基地引入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对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与调控,确保芦荟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预测芦荟的生长周期与营养需求,实现精准施肥与灌溉,既提高了芦荟的产量与品质,又减少了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在种植模式上,他同样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采用了立体种植与轮作套种的方式,充分利用了农场的空间与时间资源,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与芦荟的产量。此外,他引入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对芦荟的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与管理,实现了种植过程的透明化与可追溯性。
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芦荟种植的效率与品质,还为化妆品及保健品企业提供了更加稳定、可靠的原料来源。“澳意”正逐步构建起一个从田间到车间的完整产业链,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的芦荟制品。
除此之外,王国林带领“澳意”团队技术人员长期和山西芦荟研究所通力合作,确保每一款产品的数据、配比都精准、有效。他说:“在未来3~5年,我们将积极开拓新的芦荟发展项目,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目前已经着手开展电子商务营销以及芦荟新产品开发,完善芦荟产业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插上翅膀。”
干一行,爱一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023年,王国林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带头人,参加了山西省“头雁”培育项目加工班。在芦荟原浆功能性饮料项目的研发过程中,他邀请了该领域的顶尖专家提供技术指导。他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如果芦荟原浆功能饮料成功上市,公司对芦荟的需求量也将直线上升,将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科学导报记者 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