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产业振兴推动新村美丽又宜居

   2025-04-17 34

“这个大棚人工投入大,当年投资近百万元,通过放养蜜蜂授粉、控制棚内温度、疏花疏果,确保草莓产量和质量。草莓口感香甜,深受游客喜欢。”4月11日,晋中市榆社县西马乡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晋介绍说。

榆社县西马乡新村全村200多户500余口人。近年来,新村“两委”班子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统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瓜果蔬菜种植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种植等生态高效农业产业,满足了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提升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

为响应榆社县委、县政府蔬菜、肉牛“倍增计划”,新村先后投资430余万元,实施旧棚改造,配套“高垄滴灌+水肥一体化”“熊蜂授粉+生物防治”等农业技术和装备,特别是高标准建设榆社首家立体草莓特色种植大棚、智能连栋示范拱棚,推动本村设施蔬菜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面积稳定在200亩以上,产值突破800万元,通过合作经营每年新增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

春意正浓,大棚内草莓清香扑鼻、长势喜人,来采摘的游客在其间边品尝边采摘,还有人用手机拍照留念,欢笑声回荡在草莓园中。“这个大棚是村集体投资建设的,第一年就收入了20余万元,大大提升了村民们通过设施农业发展经济的信心和决心。”李晋高兴地说。

与此同时,新村对两个养殖小区实施电力配套和标准化改造,肉牛、生猪存栏达千头。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35户养殖农户通过“托管代养”模式与禾畜旺公司合作,户均年增收1.5万元。产业发展的提质增效,为新村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村里一半村民以大棚种植为主,另一半以养殖产业为主,收入逐年增加。”李晋深有感触地说,“你到我们村走走,村里没有闲人,更没有告状闹矛盾的,大家要么到自家大棚干活,要么去别人大棚打工,按小时计算,一年少说也能多收入一两万元。”

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美丽宜居新村建设。新村“两委”一班人坚持“党建引领”和“群众参与”齐抓共管,党支部、村委会团结一心,咬定目标不放松,从环境整治入手,结合“清廉村居”建设,采取“农户自筹+村委和项目补贴”模式,打造特色庭院彩绘“美丽人家”30户,自筹资金21万元,完成节能墙体改造75户。

在新村灰白相间的砖瓦房外墙上,不时会看到“远亲不如近邻”“帮人有福,耕读传家”“中华孝道,代代相传”的标语,间或还绘有一幅幅简朴的农家场景:伏案读书、田园耕种、船家摆渡、老幼同乐……这是榆社县职业中学古建专业班学生为助力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新村开展的特色墙绘活动的成果,这既是学生们理论与实践的集中展示,也是新村新风貌的一次华丽亮相。

科学导报记者 武竹青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