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长治市武乡县贾豁乡:上下合力做大“梅杏”品牌

   2025-04-07 54

“要讲好‘贾豁梅杏’品牌故事,提升品牌内涵、提高市场竞争力,努力实现贾豁乡梅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是3月12日长治市武乡县贾豁乡、太原市武乡商会在太原组织召开的招商引资座谈会上,与会嘉宾形成的共识。

贾豁乡地处武乡县中部丘陵山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境内特有的红砂土赋予了梅杏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贾豁乡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种植梅杏,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面积也由零散种植发展到目前的1.5万亩,其中5000亩进入盛果期,年产优质梅杏100多万公斤,产值超过了2000万元。

近年来,贾豁乡在扩大种植规模上打基础、在提高品质上下功夫,着力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我们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发展方式,持续集中连片发展梅杏种植,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套种经济作物提高产能,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贾豁乡党委书记李彤说。

连日来,贾豁乡党员干部都在各村指导梅杏管护工作,《科学导报》记者在韩道沟村看到,村民乔晋红和种植户们正在忙着清理杏园的杂草,为杏树施肥、修枝整形。

“清明前后也是梅杏管护的最佳时机,管理跟上才能果实饱满可口。”乔晋红介绍说,春季修剪主要是去除病弱枝、过密枝等,以保持杏树树形美观,提高通风透光性。疏花则是去除过多的花朵,以节约养分,使杏树能更好地进行授粉和结实。

乔晋红是韩道沟村梅杏种植大户,通过经营梅杏园,乔晋红圆了自己的小康梦,2024年20多亩梅杏收入达到了16万元。

“以前每个村都是单打独斗,如今在乡党委的引导下成立了贾豁乡股份合作联合总社,构建起集体经济联合体,村集体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产业雪球越滚越大,形成了有效的联农带农机制,村民坐在家里就能分红,还能就近务工增加收入。”贾豁乡郭村党支部书记冯永强说。

村民梁晓红是种植梅杏的大户,说到梅杏种植他脸上露出笑容。他说:“我家种梅杏已有10多年了,这几年梅杏逐渐进入盛果期,每年都有10万元以上的收入。”

古台村有400多亩梅杏进入盛果期,为拓展销售市场,这几年村里专门开设了游客采摘区,游客可入园尽享采摘乐趣。“效果挺好的,果熟季节仅游客采摘每天便可收入2000多元。”古台村党支部书记郝泽明高兴地说。

为提高梅杏产业化、品牌化经营水平,贾豁乡还积极培育梅杏冻干等精深加工产业,投资70多万元在贾豁村建成了梅杏筛选车间,与东湖梅山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胡庄村建成了杏脯加工车间,推动了梅杏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全面带动梅杏产业提质增效。

“这些年我们还举办农耕文化、梅杏采摘等系列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打卡’贾豁,全力构筑梅杏全产业链条。”李彤表示,今后将以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为工作着力点,充分利用梅杏资源引进龙头企业,全力构筑梅杏全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梅杏产业,让梅杏产业在链条上焕发生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科学导报记者 武竹青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