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苹果树剪枝修理的繁忙季节,大量剪下的树枝能做什么?在运城市稷山县,这些枝条早已被纳入了一条绿色循环利用之路。3月13日,《科学导报》记者走进稷山国耀生物质发电厂,实地探访其背后的故事,并见证了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在厂区门口,记者看到一辆辆满载秸秆和果树修剪枝的卡车缓缓驶入,随即工作人员将所载之物卸到专门存放生物质燃料的堆场,这些看似无用的农业废弃物在这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据了解,稷山国耀生物质发电厂是山西国耀新能源有限公司旗下的重点企业之一,其主要业务包括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电力和热力供应等。2021年,该厂在原址内实施了2×12MW热电联产技改项目,经过几年的不断改进,如今已达到50万吨/年的工业供汽规模,极大地缓解了周边乡镇及翟店镇工业园区各用汽企业进一步发展与工业蒸汽供应不足的矛盾。
在发电厂内,记者看到了一排排整齐的生物质锅炉和发电机组以及先进的环保设施。“这就是热电联产技改项目的部分成果,这些设备采用了先进的燃烧和发电技术,能够高效地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电能和热能。”该厂负责人翟建斌介绍道,“热电联产技改项目从2021年3月实施,于当年10月成功对外供汽,2022年6月四趟管道全部供汽,实现翟店镇主要企业密集区主管网全覆盖,目前终端用汽企业50余家、医疗教育单位2家。这些企业均受益于清洁、稳定的工业蒸汽供应,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环保效益的增强。”
翟建斌表示,该厂所需的燃料均为附近县域的秸秆及果树修剪枝,年需求量约30万吨。这一举措不仅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还大量置换淘汰了周边用能企业的小型燃煤、煤气等锅炉,极大地减少了碳排放。截至当前,该发电厂已为稷山县翟店镇周边企业送出清洁工业蒸汽约70万吨,为环保减排及小型锅炉的取缔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稷山国耀生物质发电厂的建成和运营,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清洁能源和环保效益,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许多村民通过参与秸秆收储和运输等工作,实现了就近就业和增收致富。
在稷山县的一处秸秆收储站,秸秆堆成了小山,工作人员正忙着将秸秆装车,准备运往国耀生物质发电厂。该站负责人张创慧告诉记者:“以前这些秸秆都堆在地里,村民们烧又不敢烧,堆着又占地方,真是头疼。现在通过卖到收购站,既环保又能增加收入。”据张创慧介绍,这样的收储站在运城有140多家。它们像一座座绿色的桥梁,连接着农田与清洁能源产业。这些站点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秸秆处理难的问题,还促进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为环境保护贡献了一份力量。村民们不再为如何处理大量的秸秆而烦恼,他们只需将秸秆收集起来,送到附近的收储站,就能获得额外的收入。
国耀生物质发电厂作为这些秸秆的最终归宿,通过先进的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将秸秆转化为电能或热能,实现了废弃物的“变废为宝”。这种绿色、可再生的能源生产方式,不仅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还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除此之外,发电厂还积极探索生物质能源的综合利用途径,利用生物质灰渣生产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翟建斌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升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效率,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更多力量。同时,我们也将积极推广我们的成功经验,带动更多企业参与到生态环保的行动中来,共同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
科学导报记者 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