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潞安化机:科技创新“点燃”企业发展新动能

   2025-03-06 66

身高约30米,体重400多吨,“腰围”4米左右,它不仅气化速度快,能源转化率十分高,还能够消化高灰分、高灰熔点、高硫煤,真正实现原料煤本地化,这款绿色装备就是潞安化工机械集团晋华炉3.0……

打破国外垄断

自主创新煤气化新技术

2月26日,《科学导报》记者走进潞安化工机械集团(以下简称“潞安化机”)晋华炉生产车间内,一抹阳光从20多米高的厂房顶部斜射下来,投射在晋华炉上,工人师傅们正戴着氧焊面罩,争分夺秒地赶制着新的气化炉。

“以前,国外煤气化技术和装置一度在中国煤化工市场占据优势地位,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和国外对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封锁,2001年,我们联合清华大学开启了晋华炉的研发之路。”潞安化机市场技术开发中心贾雷说。

经过4年时间的研发,2006年,晋华炉1.0面世,该设备终于打破了国外对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封锁,并通过分级供氧,提高了气化效率,炉内温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2011年,晋华炉2.0投用,它主要采用了水煤浆水冷壁气化技术,该设备与耐火砖炉相比,检修成本大幅降低,装置运行更加稳定,煤种适应性也更加广泛。2016年,晋华炉3.0一次点火、投料、并气成功,终于解决了高灰熔点煤气化能耗高的难题,提高了能源转化效率,在国际煤气化技术领域持续领跑。

晋华炉3.0历经三次迭代升级,从只吃“细粮”到“三高”煤吃干榨尽,已成为推动能源革命、实现“双碳”目标的“国之重器”。如今,该设备在技术体系不断优化的基础上,科研人员又向节能效果更突出的晋华炉4.0进发,努力实现气化炉的全热回收、原料多元化等。

记者了解,潞安化机立足“双碳”“双控”目标和产业可持续发展,部署创新链,以优势项目为依托,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广泛吸纳先进技术,推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让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近年来,潞安化机围绕低能耗、强波动碱性电解水制氢集成系统与清华大学、碳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发制造开展联合攻关,从项目策划到具体实施,从设备引进到技术攻关,历时2年,建设了山西省首条GW级(100台/年)自动化生产线,并研制出了融合自动控制、声光电检测、AI算法、云平台和MES管理系统,这标志着山西省在探索氢基能源全链条联动发展迈出了坚实一步。

武家先说:“如今,这款晋华槽生产线年生产能力为100台,实现了100%自动化、100%质量自判定、100%产品数字化、100%信息共享化,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确保了产品质量的高效稳定性。”

不仅如此,晋华槽生产线更是“智能范”十足,这条生产线包含了25种63台专业化设备,以液压升降组装平台为例,机组配套有高清监控系统,具备扫码以及多媒体记录功能,可对晋华槽零部件进行数据采集、绑定、保存,对电解槽组装过程、组装细节等信息进行追溯。

武家先对记者表示,潞安化机依托智能制造优势,对电解水制氢BOP辅助系统进行优化集成、成套供应,有效降低了制氢系统的生产成本,真正做到了乘“氢”而上,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注入新的动力。

坚持创新求变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如今,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中,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潞安化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该集团以“精益化管理+数字化”为目标,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治理系统建设,着力打造数智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典范。

近年来,潞安化机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获批国家级创新平台1项,省级3项;荣获创新荣誉20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部级8项、市级4项;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务院科改示范行动优秀企业等。

不仅如此,潞安化机智能制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科技创新不仅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还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依托数智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出新产品,打造新模式,推动企业向高质、高效、高端、绿色、高竞争力方向发展。

同时,积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强与一流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的研发合作,促进创新资源集聚整合,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和独特性产品,壮大核心技术产品规模,提升企业发展的内生性、稳定性和自主性。此外,潞安化机还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增强企业的内生动力。

关于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的研发正在一项项展开,潞安化机将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深化数字技术为产业体系全方位赋能,助力潞安化机以更强劲的动力绘就更广阔的发展蓝图。

凭借节能和工业化应用优势,晋华炉先后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入选工信部《石化化工行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国家节能中心推广应用的煤气化技术、山西省创新产品和服务推荐清单等。

贾雷告诉记者:“创新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胜保持领先,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目前,晋华炉3.0已广泛应用于新疆天业、河南心连心、河南金大地等多家知名企业,涵盖了合成氨、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煤制氢等多个领域。”

加速绿色转型

助推智能化新能源产业

在新能源装备分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一群身着统一工装的技能操作人员正全神贯注地忙碌着,他们紧张又娴熟地组装加工着“晋华槽”。

该集团市场技术研发中心武家先介绍:“这款设备主要具有高电密、低能耗、强波动的特点,应用范围广且灵活性强,工作状态产氢量每小时能达到1000标准立方米,可用于消纳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及光伏新能源发出的绿色电力,转化为绿氢产品。该设备将会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化加氢、氢冶金、电厂掺氨燃烧、加氢站等多个领域,为用户提供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低成本的电解水制氢解决方案。”

科学导报记者 范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