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讯 记者杨洋 临床上多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血管阻塞、血管损伤等,对人工血管的需求量非常大,甚至可以用供不应求来形容。3月6日,记者从太原理工大学了解到,该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黄棣研究团队在同轴打印制备力学性能突出、抗凝血小直径人工血管方面取得新进展,有望缓解小直径人工血管紧缺的压力。
据了解,针对较大尺寸的血管,国内现有的生产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如果用这些比较成熟的材料直接制备小直径人工血管,表现却并不理想。据黄棣教授研究团队负责人介绍,“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合成材料的顺应性普遍较低,与天然血管之间会出现血管顺应性不匹配的现象,会导致吻合口的位置形成内膜增生。此外,这些聚合材料与血液之间产生的界面反应会提高小直径血管的堵塞率,从而影响它的使用寿命。”因此,制备满足移植部位各方面需求的小直径人工血管是目前的一个难点。
面对这个难点,黄棣研究团队开发了由聚乙烯醇和海藻酸盐复合材料制备的人工血管。这种人工血管在进入血液环境以后,所接触血液中的主要成分呈负电性,复合材料也呈负电性,同种电荷之间所产生的静电互斥作用,会让材料不易与血液中的主要成分发生反应,进而降低对血液主要成分所产生的伤害,借此提高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研究人员表示,该种人工血管因具备良好的抗凝特性,有望成为合格的血管置换物,缓解小直径人工血管紧缺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