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山西首家不“吃”射线的导管室启用啦!

   2025-04-07 46

不需使用X线成像,三维超声导航指路,不“吃”射线,患者与医护人员双受益……3月26日,山西省首家“零射线绿色”导管室在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正式启用。当日,该院成功为一名13岁室性早搏少年完成零辐射手术。手术现场,主治医生凭借三维心脏模型导航,40分钟便精准消融病灶。

房颤、早搏、室速、室上速等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通过血管开展射频治疗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传统的导管射频消融术需在X射线的“导航”下开展,射线的使用将一部分患者挡在了“门外”。如何让更多的患者群体享受到高质量的治疗?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在全省率先启动“绿色电生理”治疗的探索,为更多患者带来了福音。

据了解,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零射线绿色”导管室是华北地区首个完全摒弃X射线引导的智能手术平台,配备国际先进的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T3D)+心腔内超声(ICE),可通过三维电磁导航与心腔内超声技术实现精准治疗,实现从心脏建模、导管导航到消融定位,均无需X射线辅助的“零辐射”操作,避免了传统手术中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辐射风险。

“传统心脏介入手术需要在X射线的导航下才能开展,为了减少辐射带来的危害,医生需穿着15公斤铅衣操作,患者单次手术辐射量相当于拍2000次胸片。”该院党委书记原大江介绍。

“零射线绿色”导管室采用的新技术通过磁电信号定位与实时超声成像,不仅使手术精确度提升20%以上,还突破了儿童、孕妇、造影剂过敏等敏感人群的辐射安全禁区。相关数据显示,新术式平均缩短30%手术时长,房颤等心律失常消融成功率明显提升,术后住院时间压缩至24小时内。此外,作为山西省唯一一所公立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该院还同步构建了互联网远程交流+AI智能决策辅助系统。“从此,医生将可以不再单一依靠X射线作为‘导航员’,而是利用心腔内超声实时精准掌握心脏解剖结构,切实践行无线、精准、安全的‘绿色电生理’先进治疗理念。”心血管内科一位临床主治医生对《科学导报》记者说。

据了解,“绿色导管室”投用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目前国内真正能独立开展该技术的医院仍为数不多。“绿色导管室”在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考验。这源自于它的“门槛”——绝不仅仅只是为医生换了双“眼睛”,而是对术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心脏电生理基础、熟练的导管技术,还需要纯熟的心腔内超声技术。为此,整个心血管内科团队进行了持续“自我升级”,以保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生命至上,延续绿色希望!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用实力守护一方百姓“心”健康。

科学导报记者 耿倩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