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最美科技工作者】周建军:煤海练绝活 只为守机车

   2022-09-16 100

弯腰猫在机车,身上的工作服被汗水浸湿,手中拿着电路笔,聚精会神地检查机车的重点部件……眼前这个身影,正是华阳集团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二矿运输工区车间机电队机电维护工长、技师周建军。  

天天和油渍打交道,这份工作并不轻松。从事煤矿工作23年,周建军始终扎根煤矿运输一线,勇于挑战、不断创新,一步步从一名普通的井下电机车修配工成长为全国煤炭技能大师。  

“刚到二矿的时候,我只是一名电机车司机,就是从那时开始,我便与电机车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会,经常被亲戚朋友唠叨,建议换个工作,但我一直没有同意。我总觉得,什么都还没开始,就嫌这嫌那,这也不是我的风格。”忙里偷闲中,周建军对《科学导报》记者说。几年电机车司机生涯,不仅让周建军练就了一手开车绝技,还成就了他一手修车绝活,于是,他被调到机电队维修工段开始了他的机车修配生涯。  

维修的那些活与机车司机不同,需要更多的理论知识,周建军抓住一切机会潜心学习机电设备理论,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上班时跟着师傅学,仔细观察老师傅和技术人员处理故障的每个步骤;下班后研读资料,厚厚的书翻了一本又一本,油渍和汗渍布满笔记本……为了熟悉检修工艺,他下地沟、钻车底,拆、修、装各类配件,手上的茧也磨得越来越厚。  

凭借这股毅力,周建军的业务技术突飞猛进,短时间内就从技术新手成长为“老把式”。他对电机车调速控制系统有了自己独到的认识,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检修经验。后来,机电队成立了弱电检修工段,周建军担任工段长,担负起全矿51台变频机车的维修任务。  

有一次,井下一台变频机车出现了指示灯故障报警现象。周建军二话不说,钻进井下一探究竟。这是一个特别窄的空间,周建军身子转不开,只能趴在机车上,蜷缩着全身进行检测排查。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12个小时过去了,周建军第八次钻进井下,他终于发现:变频机车控制系统的外围电器连接线位置偏差了两毫米。周建军随即调整检测位距离,把金属传感器往里面旋进两毫米,隐患排除。“没问题了。”他对一旁的同事说,笑意在脸上漾开。  

“机车到点就回来‘体检’,就像人的身体要定期体检一样。”周建军说,“我们就是这些设备的‘医生’,不止于追求设备能用,还要让设备好用、耐用。”如今,大部分配件的结构以及在整台机车中所起的作用,早已深深印在周建军脑海里,“闭着眼睛都知道机车零部件的位置。”  

井下运输大巷的交叉路口使用的闭锁装置是一个简单的信号闭锁装置,通过驻地的信号员操作信号的垭口,实现信号的放行或闭锁,周建军发现单靠人为操作,运输效率不高,还容易发生人为操作失误。2015年,周建军大师工作室成立。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团队成员创新电机车区间智能闭锁系统。为了尽早完成这个创新项目,周建军与工作室成员不断反复试验和论证,根据实际情况安装调试,用了4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电机车区间智能闭锁系统,有效杜绝了电机车大型运输事故。  

“电机车的区间智能自动闭锁装置”项目荣获了2017年阳泉市“五小”竞赛优秀成果一等奖;此外,周建军还先后荣获华阳集团公司电机车修配工首席技师、劳动模范和山西省三晋技术能手、“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称号,入选2018年度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一项项荣誉记录着周建军的每一次进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周建军在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经常将自己的经验与年轻人分享。“不仅要在自己这一棒跑出成绩,还要把接力棒传递下去,让更多年轻人发光发热。”周建军说。  

仅用3年时间,周建军就将徒弟葛鹏从“一张白纸”带成了操作技能强、理论知识优的“业务尖兵”。“师傅总说,电工行当就得有‘一根筋’的工匠精神!从识别零件、确认配件到熟记各种技术参数,从检车姿势到检车步伐的长度,师傅他都手把手地教导我。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对待工作的精益求精和一个大师的榜样。”葛鹏说。  

一支电笔点缀美丽人生,无数荣誉诠释辛勤过往。“是企业为我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周建军坦言,“我将脚踏实地、奋发向上,把所学所思运用到工作中,继续为阳煤集团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科学导报记者 郭亚妮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