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曾建明:“听诊”护钢骨 “造影”锁裂纹

   2025-04-24 4

4月16日,《科学导报》记者见到曾建明时,他正在中国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太原公司”)无损检测工作室检测轮箍试块,只见他手持探头,目光紧盯着超声波检测仪的波形图,“诊断”钢材深处是否有细微裂纹。

曾建明正在对和谐电力机车构架进行磁粉检测

曾建明向记者介绍:“探伤标准是在直径为1250毫米的车轮中不能存在2毫米的缺陷,内部若存在2毫米的细微裂纹或缺陷,可能导致高速行驶中轮、轴断裂等灾难性后果。”

这位扎根一线30多年的技术专家,每天都以近乎苛刻的标准,为机车车辆运行安全进行“把脉”……

2007年,电力动车组和谐号正式投入运营,这对于曾建明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无损检测仪器的使用需要用到物理学、光学、材料学和高等数学。那个时候,我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了。”曾建明说。

为尽快弥补知识上的不足、提升专业能力,“白天投身实践、夜晚潜心学习”已然成为曾建明的工作日常模式。面对紧迫的工作任务,他常常主动加班至深夜,彼时,办公桌上的台灯与探伤仪波形图见证着他为攻克技术难题付出的每一份努力。

从平面探伤技术到三维探伤领域,曾建明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与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即便是极其细微的损伤也难逃他的“火眼金睛”。多年过去,他工作室的书柜里仍整齐摆放着当年学习时用过的专业书籍与密密麻麻记录着学习心得的笔记本,每一页都镌刻着他不懈奋斗的印记。

经过夜以继日的创新研发,曾建明终于把以前使用的探伤仪器升级为超声波数字机和涡流探伤仪,极大地提高了工人在检测时的工作效率。

射线检测评片分析焊接接头缺陷种类

据了解,复兴号电力动车组正式上线运营后,曾建明无损检测工作室引入了相控阵雷达检测仪。这款仪器轻巧便携,使得曾建明在检测工作中能够获取更为准确的结果。此外,在工作室的日常学习活动中,曾建明还专门开设了关于相控阵检测技术的相关课程。

不仅如此,曾建明还为中车太原公司承担了多项创新研发任务,其中包括新产品试制的无损检测攻关课题,研发了超声波斜探头K值偏差修复方法以及连杆销圆弧根部超声波探伤技术等。此外,他还曾代表公司与国际、国内供应商就探伤问题件展开谈判工作。他的努力让他荣获了“晋阳工匠”等荣誉称号。

如今,曾建明已是无损检测工作室的技术专家和技能带头人,他无时无刻不想着创新。在日常工作中,他的眼睛总是盯在生产工具上。“怎么改进能提升工作效率”是曾建明每天都在考虑的问题。2024年,他发现马蹄铁使用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磁头变成椭圆形,无法吸附测试块,再次购买马蹄铁不仅费钱,而且费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创新研发了修复装置,保证了修复过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达到预期效果。这一革新为中车太原公司节省了近30多万元。

正在对和谐机车车轴齿轮进行磁粉检测

同时,曾建明还在创新室其他成员申请专利、写论文、成果落地的过程中无私地传授经验,并鼓励他们广泛参与劳动竞赛、技能竞赛,每次参赛前他都会根据参赛内容对他们进行专业辅导。曾建明先后为中车太原公司培养出了20多名无损检测人员。他对记者说:“我不会提前为他们讲解工作中的技巧,而是鼓励他们在工作中自己摸索,有疑问就集体讨论。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创新精神就在年轻人心里扎了根。”

无损检测工作室的成员刘淼是曾建明的学徒,经过几年时间的锻炼,现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检测员。在一次车轴退磁过程中,刘淼发现按照规定步骤进行纵向退磁无法完全退磁,在曾建明的帮助鼓励下,刘淼采用周向退磁的方法,从此再也不需要反复退磁,这项技术革新不仅为中车太原公司节省了上万元的电费,还将工作效率提升了20%。

曾建明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他将不断创新研究新领域、新项目,积极调整改良班组制度,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抓手,不断培养出更加有实力的创新型人才,为实现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科学导报记者 范琛 杨凯飞 文/图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