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浩瀚宇宙中,地球以一抹独特的蔚蓝,孕育了万物,滋养了生命。水,这生命的源泉,流淌在每一片土地上,滋润着群众的美好生活。
水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水的承载空间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然而,随着人口激增、经济腾飞与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考验。对于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而言,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既是关乎民生福祉的大事,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节水是根本出路。“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对治水事业作出的重要指示,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指明了方向。
山西,煤长水短,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节水,不仅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必由之路,更是推动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唯有从源头削减水资源需求,方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节水的道路上,山西从未停歇,全民行动蔚然成风。政府引领,企业响应,城市乡村齐头并进,共同肩负起节水的重任与担当。
农业,作为用水大户,成为节水技术革新的前沿阵地。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广泛推广,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显著提升。同时,智能化管理系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灌溉提供了精准控制与实时监测,让每一滴水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工业领域,节水行动同样如火如荼。强化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构建节水型企业;循环用水、废水回用等节水技术遍地开花,降低了对新鲜水资源的依赖,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制度创新与机制建设方面,同样不遗余力。一系列节水制度相继出台,节水产业联盟应运而生,为节水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数字化手段的运用,更是让节水管理如虎添翼,实现了智能化与精细化并重的全新局面。
面对水资源短缺的严峻挑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山西的节水之路仍任重而道远,必须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首先,加强节水技术研发与推广,培育发展节水新质生产力,推动节水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节水产业的良性循环。其次,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和市场调节作用,持续推进水权水市场、水价改革和水利投融资改革,进一步提升水治理管理效能。第三,引导全民增强节约用水意识,践行节约用水责任,让更多的人成为节约用水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
深化节水制度改革与创新也至关重要。健全节水制度体系,修订完成节约用水条例,健全节水激励机制,推动多行业多部门协同管水节水。
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这是一场关于水资源的革命,也是关乎未来发展的抉择。而在这场战役中,我们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行动,共筑节水之梦。愿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生命的甘泉,愿每一滴水都汇聚成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滚滚洪流!
赵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