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蔡晋:扎根“循环流化床” 点燃“助绿”新希望

   2025-04-23 121

蔡晋接受采访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能源技术革新的浪潮中,有这样一位科研工作者,他如同一颗坚定的螺丝钉,牢牢扎根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前沿阵地。他用智慧和汗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山西乃至全国的清洁能源发展点燃了希望之光。他就是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燃烧技术与设备研发中心工作人员蔡晋。

扎根能源一线直面挑战勇担当

蔡晋的日常,总是围绕着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调整、脱硫脱硝系统性能优化等工作展开。在国内能源结构中,煤电长期占据着电力供应的主体地位。基于我国的资源禀赋特点,优质煤多用于煤粉炉发电,而煤泥、矸石、洗中煤等劣质煤则是循环流化床机组发电的主要燃料。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凭借其在燃料适应性和污染物脱除经济性上的综合优势,在当前超低排放的大背景下,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近年来,循环流化床发电在山西燃煤发电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占比达到了15%,400吨以上的锅炉近500台,装机容量高达9000万千瓦时。然而,随着机组的大型化,一系列挑战也接踵而至:煤质波动频繁、床温差异性大、污染物分布不均匀等问题日益凸显,而且缺乏有效的预测和分析手段。以往单纯依靠人工经验来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技术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面对这些棘手的难题,蔡晋没有退缩,他带领团队挺身而出,决心用科技的力量攻克难关。他们提出了基于气体组分分区的污染物深度抑制技术,也就是循环流化床精准控制技术。这项技术从2010年开始布局,在漫长的研究与试验过程中,蔡晋和团队成员们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熬过了多少个日夜。他们在实验室里反复调试,在现场实地考察,不断优化方案。终于,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这项技术取得了专利成果,为解决大型循环流化床机组的难题带来了曙光。

这项技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适用于电力、热电企业各种规格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它不仅能够提高发电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而且入炉煤颗粒度精细控制技术还能减少锅炉供热的煤炭消耗量,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从2019年起,团队将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在实际操作中持续进行调试优化。2023年,他们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为十余家企业提供了专业的项目建议书和设计方案,让这项技术真正走出实验室,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实践。

促进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筑未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蔡晋对这句话有着深刻地理解和践行。循环流化床精准控制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测量具有代表特征的烟气组分参数,实时掌握不同区域的燃烧、流动以及污染物生成状况,从而实现实时测量、分区调控、精准优化、整体最佳。凭借这一技术,不仅能有效解决大型化循环流化床机组面临的难题,更能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今年,蔡晋及其团队早已做好了规划。一方面,他们继续完善已运行项目的分区优化调整工作,不断对技术进行迭代升级,力求让技术更加成熟和高效;另一方面,他们规划开展软性技术服务,针对山西省内十余家企业的共性问题,深入调研,制定更贴合企业需求的技术方向,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助力企业实现绿色转型。

展望未来,蔡晋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表示,将继续深耕循环流化床技术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他深知,清洁能源事业的发展任重道远,但他愿意用自己和团队的努力,为我国的清洁能源事业添砖加瓦,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天能更蓝,水能更清,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科学导报记者 马骏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