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识别
腰椎间盘突出,特别是当其发展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了解其症状,有助于及早发现并采取措施。
1.腰痛。长期伏案工作、过度劳累、重体力劳动等容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是首发症状,且反复出现,主要发生在下腰背部或腰骶部。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或卧床后疼痛减轻。
2.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和刺激了坐骨神经,进而引发坐骨神经痛。通常表现为患者在行走过程中向前倾斜,疼痛多呈放射性,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
3.下肢麻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会对本体感觉以及触觉纤维造成刺激,进而引发下肢麻木。
4.大小便功能障碍。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对马尾神经造成压迫,进而影响括约肌的收缩功能,引发大小便功能障碍,多表现为急性尿潴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5.间歇性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会造成腰椎管狭窄,继而刺激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引发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患者一旦行走,症状就会加重,休息时症状即可得到缓解,反复交替发生,形成间歇性跛行。
二、腰椎间盘突出的保守治疗策略
对于早期或初次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采用以下保守治疗策略:
1.改变体位与休息。当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应注意卧床休息,可以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同时在腰部下方垫一个软枕,对腰椎进行支撑,纠正腰椎的生理性前凸,有利于改善腰部力量,缓解症状。
2.佩戴支具。可以佩戴护腰带等,以保护腰椎,减少腰椎受力,有效缓解疼痛。
3.物理治疗。包括热敷、理疗、针灸、按摩、推拿等,可以缓解腰部局部肌肉的痉挛,减轻疼痛。还可以使用体外冲击波、中低频电疗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腰部局部肌肉的肿胀、水肿,减轻椎间盘内的压力。
4.牵引治疗。如骨盆牵引,可以增加腰椎间隙宽度,减轻腰椎间盘内压力,缓解疼痛。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5.药物治疗。可以遵医嘱通过外用药膏进行止痛处理,如活血止痛膏、狗皮膏等。也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如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还可以使用维生素B、甲钴胺等营养神经的药物。
6.功能锻炼。在疾病缓解期,要加强腰背肌肉的锻炼,如小燕飞、三点支撑、五点支撑、游泳、慢跑等,增强局部肌肉的力量,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
通过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并采取相应的保守治疗策略,患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保守治疗无效,应及时就医考虑手术治疗。
杨帅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