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与职业活动中,我们可能会遭遇多种紧急医疗事件,这些事件不仅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还可能引发深远的身体伤害及心理影响。面对疾病的突然发作,掌握并应用正确的急救知识显得尤为关键。本文着重阐述针对突发内科疾病的急救知识,涵盖急性心肌梗死、中风、糖尿病危急情况、哮喘急性发作以及消化道出血等重要病症。
一、急性心肌梗死
1.症状识别。当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大汗淋漓以及皮肤湿冷等症状,特别是胸痛持续不减,应高度警惕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
2.急救措施。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首要任务是让其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就地安静休息。此时,应安抚患者情绪,确保其情绪稳定,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增加心脏负担和心肌耗氧量。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告知医务人员患者的症状和当前状况,以便他们做好救治准备。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尽量保持患者处于安静和空气流通的环境中,避免过度搬动患者,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和病情。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等严重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挽救患者生命。
二、中风
1.症状识别。中风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种:(1)突然出现的肢体无力或麻木。患者可能感到一侧肢体(如手臂或腿)无力或麻木,导致行动困难。(2)面部歪斜或口角流涎。(3)言语不清或失语。(4)头晕、头痛或恶心。患者可能感到剧烈的头痛、头晕或恶心,甚至呕吐。(5)意识障碍或昏迷。严重的情况,患者可能失去意识或陷入昏迷状态。
2.急救措施。(1)保持冷静,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告知医生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如果患者出现呕吐,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中的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避免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2)避免盲目用药。在未经医生指导的情况下,不要给患者服用任何药物,包括阿司匹林等抗凝血药物。因为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不同类型的中风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盲目用药可能会加重病情。
三、糖尿病昏迷
1.症状识别。若患者出现意识模糊、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全身乏力以及视力模糊等症状,这可能是糖尿病昏迷的先兆。
2.急救措施。在发现患者呈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将其安置于侧卧位或平卧位,并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入呼吸道导致窒息。同时,要注意为患者保暖,避免体温过低。此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医护人员患者的具体情况。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为检查患者的血糖水平。若血糖过低,可适量给予含糖饮料或食物以迅速提升血糖;若血糖过高,则应避免给予任何含糖物质,以防病情恶化。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定期监测血糖水平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低血糖或高血糖等异常情况。因此,建议患者随身携带急救物品,如含糖食物、降糖药物以及血糖仪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四、哮喘发作
1.症状识别。症状识别:在哮喘发作的初期,患者可能会感到呼吸急促,伴随着明显的喘息声,胸部有压迫感或胸闷,以及持续性的咳嗽。若这些症状未得到及时缓解,且持续加重,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频率明显加快,每次呼吸的深度变浅,同时口唇和指甲因缺氧而呈现出青紫色,这是哮喘发作的紧急信号。
2.急救措施。应立即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姿势,以减轻呼吸困难。同时,给予患者吸氧以提高血氧饱和度。若手头备有哮喘急救药物,例如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或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等,需迅速且正确地为患者使用。在此期间,务必拨打急救电话(如120),详细说明情况,请求专业医疗团队尽快前来救治,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五、消化道出血
1.症状识别。当患者出现呕血(呕出的血液可能呈鲜红色或咖啡色)、黑便(粪便颜色暗黑且呈柏油状)、头晕(由于失血导致的血压下降和脑供血不足)、乏力(身体因失血而失去能量)等症状时,这些都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警示信号。此时,家属或旁观者需立即警觉并采取相应措施。
2.急救措施。首先,让患者平躺于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头部轻微偏向一侧,以防止呕血时血液阻塞呼吸道,确保呼吸道保持通畅。同时,为患者盖上毯子或衣物,注意保暖,避免因失血导致的体温下降。切记,在此期间严禁患者进食和饮水,以免食物和水刺激消化道,加重出血情况。此外,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简明扼要地向医护人员说明患者情况和当前位置,确保救护车能够迅速抵达。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尽量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减少移动,为接下来的就医治疗做好准备。
总之,院前急救是危急重症患者能否获救并减少并发症的基本保证。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在遇到紧急医疗状况时,保持冷静、迅速行动、正确施救是关键。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并急救知识,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曾晓艳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