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耒水流域郴州—耒阳跨市断面铊浓度异常,引发广泛社会关注。经湖南省及郴州、衡阳两市协同发力、科学应对,有序有力开展处置工作,污染原因已经查明,污染源得到有效管控,沿线供水安全未受影响。
从监测溯源结果来看,基本确认引起耒水铊浓度异常的原因为郴州市苏仙区的某水泥生产企业在拆除旧生产线时,窑炉内含铊灰尘被雨水冲刷后,经雨水排放口流入外环境造成。处置因固废管理不善引发的水污染(异常)事件,可以从此次事件至少得到三点启示。
对固废管理要坚持法治思维。我国作为制造业和人口大国,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建筑垃圾和危险废物产生量巨大。加之新兴领域如动力电池、快递包装等固废产生量与日俱增。对于数量庞大的固体废物,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规定了固废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原则和责任,分领域的行政法规、规章、标准已经比较详细地规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根据规定,排污单位必须依法、科学、严格地加强固废管理,不能推卸责任;监管部门要依法加强指导监督,必须履职尽责。排污单位切不可有固废“一存了之、一堆了之”的简单思维。试想,如果郴州苏仙区的某水泥生产企业在拆除旧生产线时,对窑炉内含铊灰尘的来源、特性有足够了解,并依法采取相应管控措施,就会避免被雨水冲刷后流入外环境造成次生环境灾害。坚守法治思维,把固体废物管好、利用好,真正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就从源头上堵住了固体废物进入外环境并造成水体、空气、土壤污染的漏洞。
污染防治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生态环境是一个联系紧密又复杂多变的大系统,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污染因素的互相转化“变幻莫测”,问题表现在水上,根源往往在岸上。因此,单向、局部的防治难以收到多赢、综合效益。就拿耒水流域铊浓度异常来说,并非生产企业工业废水直接排放,而是固废在雨水冲刷后通过雨水排放口进入水体所致。这提醒我们防治水污染不能只盯着水,也不能只盯住生产废水排污口,还要看好生活污水、雨水排放口;治气也不能局限于大气污染物排放,还要把握产生废气的关键节点和变化机理。在水、气、土污染防治方面,一定要坚持系统思维,随时跟踪捕捉污染因子变化、累积信息,牢牢掌握治污主动权。
环境应急要注意细节,从最坏处保持警惕,从最细微处着手,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哪怕是一点含铊灰尘也要能发现,能预见到小隐患可能造成的大事故,能及时解决排查到的问题。在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中,要把一般性规定与排污单位的生产、环保实际无缝嵌入,使预案在使用时能够运用自如、真正管用。耒水铊污染事件并非由固废影响水质的个例,好在处置得力,未造成重大损害,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付出的经济代价不容小觑。从“小灰尘”造成水质超标的大事件中汲取教训,启迪我们更加精细、务实地做好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石常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