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频繁造访的蓝天白云给朔州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湛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纤云四卷,这样的生态美图被许多朔州市民亲切称为“朔州蓝”。
碧空如洗、阳光灿烂、白云悠悠……这是朔州持续几天的天空,这是美得让人陶醉的天空。
据朔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宋卫东介绍,2024年朔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9,山西省排名第二,同比下降3.5%;优良天数为311天,同比增加15天,环境空气质量6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蓝天背后是滴滴汗水,幸福背后是满满付出。2024年,朔州市上下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定不移地向环境污染“亮剑”,通过实施精准、精细、精确的科学治污举措,掀起了一场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环境治理风暴,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以“行稳致远,力争上游”的务实姿态,提升蓝天白云“颜值”
以上率下,只争朝夕。
2024年,朔州高频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以及专题会议,就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市委书记、市长逢件必批、逢会必讲,一线推动落实,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上下协调联动、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主要领导深入基层考察调研,凝聚工作共识,激发工作动力,推动工作落实。
看大潮正起、千帆竞发。
朔州以市政府、市环委会印发一系列文件,及一系列事关全局、备受瞩目、含金量足的重磅空气质量改善举措密集出台,进一步全面深化整治空气环境风生水起,进一步激发了空气质量持续稳定达标新动能,一幅蓝天白云更新画卷铺展开来。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启动以来,朔州市各县(市、区)、各部门、各行各业紧密配合,从主动减产停产、环保设施提档升级的工业企业到走街串巷、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的基层网格员,从落实主体责任、自查深究的部门单位到奋战一线督查夜查、及时反馈的环保工作人员,朔州大地汇聚起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朔州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污染防治攻坚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需全力以赴。
深入开展煤电行业深度治理,按照《推进煤电行业污染深度治理工作方案》要求,朔州市燃煤发电企业从有组织排放控制、无组织排放管控、清洁运输等方面,积极推进污染深度治理,提高环保绩效水平。
同时,狠抓工业企业错峰生产管控,针对不同企业,按照其污染物排放水平及所在区域,分别采取差异化管控措施,确保错峰生产期间减排达标。
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主旋律中,朔州市一盘棋的大合唱更加响亮。各职能部门在环保工作上打破部门壁垒,大家勤会商、定方案,顶压力、严执法……
治污要想精准,科技是重要抓手。
随着朔州市整合“一市一策”专家技术、气象和监测站实时数据等资源的朔州市生态环境局大气污染整治调度中心的投入使用,朔州市大气污染防治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迭代升级,为朔州市常态化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朔州市生态环境局大气污染整治调度中心整合了气象条件和各类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并依托“一市一策”专家团队对数据的变化进行认真分析研判,再通过一项项调度指令,对工业源、扬尘源、生活源、移动源等涉气污染源实现精准管控。
以“泰山不让,水滴石穿”的坚韧姿态,积攒蓝天白云“家底”
下好空气质量改善这盘大棋,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至关重要。
由朔州市与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谋划推动实施一项煤基烯烃新材料及下游深加工一体化项目,计划投资297亿元,建设周期3年。项目投产后,可供1800余人就业,预计年销售收入100亿元。
为了推动该项目入规,朔州市在制定该项目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污染物削减方案的基础上,出台《朔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定达标工作方案》,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4年,是朔州市环境空气质量6项主要污染物指标要求全面达标的第一年,困扰全面达标的指标主要是PM10,而其他指标已经达标。为了筑牢城市“防尘墙”,围绕PM10指标,朔州展开一场扬尘大会战。
正视困难、准确研判,沉着应变、综合施策,朔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彰显驾驭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非凡智慧和能力。
打赢扬尘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坚持科学施策、靶向用力,以“绣花”的功夫落实每一项举措,大幅度削减扬尘污染物。
加大城市道路扬尘管控力度,针对朔州市区北部北环路大型货车通行数量较多,朔州市公安交警、交通、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合上路执法,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守。朔城区引入第三方繁盛昇保洁公司对重污染路段进行重点清扫保洁。针对省道S303洗朔线(太平窑桥北—化庄超限站)路面改造施工造成车辆通行不畅问题,朔州市交通运输局、朔州公路分局积极协调推动,使得改造目比原计划提前一周。朔州公路分局利用国庆期间对G336元元路口至洗朔线段颠簸不平路面进行剥离重新铺油,缓解了因道路颠簸不平造成的物料抛洒问题。朔州市城发环卫公司对朔州市区清扫街道增加人工清扫保洁与机械清扫作业时间。
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朔州市住建系统按照建筑工地扬尘防治“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和年度执法检查计划,对朔州市75个在建施工项目,每月开展一次扬尘评价。
提高货物铁路运输比例,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优先采用铁路运输,短距离运输优先采用封闭式皮带廊道或新能源车辆。同煤朔州热电400万吨/年输煤皮带建设项目已建成,每年可减少汽车运输20万辆次;山西经纬通达新建枢纽型内陆港综合物流园铁路专用线项目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每年可实现500万吨运输量“公转铁”;完成大同煤矿集团朔州煤炭运销芦家窑有限公司专用铁路改造工程。
加强货运车辆改装监管,朔州市交通运输局严厉打击加高马槽、改装车超载等违法行为,加大源头治超力度。联合交警支队在治超站点、市内主要道路节点进行非法改装整治宣传。
大气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刘迎春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他说:“自己用镜头记录了朔州的蓝天变迁,如今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老百姓的环境幸福感越来越强。”在朔州经济开发区的道路雨污分流项目工地,从事建筑工作20余年的张有生说:“十几年前的工地内几乎没有扬尘防治措施,常年‘晴天有风一身土,雨天路滑两脚泥’,现在扬尘污染物料都有了封闭围栏,车辆进出也‘洗澡’了,垃圾及时清除,环境越来越好,在这干活心情也好了。”
以“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活力姿态,描绘蓝天白云“秀色”
时代给出新的命题,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呼唤再启新局的关键担当。
朔州市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中心任务,“深入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以非常之力、恒久之功,实现朔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巨轮掉头非一时之效。朔州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污染防治攻坚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需要全力以赴。
长期以来朔州产业结构偏“重”。近年来,朔州市积极落实生态立市战略,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工业转型引领产业结构调整,经济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实现了“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嬗变,走出了一条具有朔州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怎样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朔州提出明确要求:“不能大呼隆、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一定要因地制宜,各有千秋。”
严格生态环境准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原则上采用清洁运输方式。涉及产能置换的项目(煤电项目除外),被置换产能及其配套设施关停后,新建项目方可投产。
持续推进重点行业优化升级,加快支撑性、调节性煤电项目建设,有序淘汰3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提高先进燃煤机组占比。
大力推进传统产业集群绿色发展,巩固67家陶瓷、48家耐火材料企业煤气发生炉天然气替代成果,防止煤气发生炉复用。持续推进陶瓷、耐火材料企业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从有组织排放,物料存储、运输、工艺过程、厂区环境无组织排放治理等全面开展整治。
每年供暖季到来以后,能源消耗量显著增加,污染物排放强度也随之上升,受静稳、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成为近年来各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常规操作。朔州统筹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和奋力实现全年全面达标目标,攻坚步伐一刻也不停步。
不断加大加大帮扶力度,朔州市先后对平鲁区、朔城区、怀仁市等重点区域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督导和帮扶,指导属地要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深入查找工作短板和薄弱环节,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要紧盯优良天数比例等指标任务,多措并举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要张弛有度、管帮结合开展生态环境执法监督,不断优化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守底线、提质量、惠民生、促发展。
加快推进清洁取暖改造任务,按照“清洁取暖全覆盖,三年任务两年完”的攻坚目标,圆满完成国家备案改造任务。
大力推行清洁运输,朔州市国三以下营运柴油货车全部淘汰,2024年淘汰824辆,三年累计淘汰6319辆,同时加大政府补贴力度,鼓励淘汰国四营运柴油货车;山西九洲新跃新能源公司已采购三一集团新能源重卡330台,建成充换电站6个;中煤平朔集团探索新能源卡车替代研究方案,电动卡车试验取得重大进展,120吨级大功率电动充电重卡已在矿区投入应用,200吨级纯电充电矿卡项目进入调试测试阶段,逐步实现“以电代油”。
河山添锦绣,星光映万家。2025年,朔州市仍保持“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以团结凝聚力量,以奋斗铸就伟业,为绘制美丽中国蓝图增添更多朔州美,让美丽中国的画卷越绘越精彩、越绘越动人。
张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