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复杂的骨骼系统中,股骨颈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且治疗棘手的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特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这一区域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和血液供应特点,使得骨折后的恢复过程尤为漫长和复杂。本文将从股骨颈骨折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股骨颈骨折的病因
股骨颈骨折的病因多种多样,但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外伤。外伤是导致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于车祸、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或不慎跌倒等意外情况。在这些情况下,股骨颈会承受强大的暴力冲击,导致骨折的发生。对于老年人而言,即使是轻微的跌倒也可能引发股骨颈骨折,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骨质疏松明显,髋部骨质强度下降。
2.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另一大元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中的钙质逐渐流失,骨密度降低,骨骼变得脆弱易碎。因此,老年人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如滑倒、坠床等,就可能导致股骨颈骨折。骨质疏松在女性中尤为常见,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丢失加速,更容易发生骨折。
3.病理性骨折。虽然较为少见,但某些骨骼疾病,如骨囊肿、骨巨细胞瘤等良、恶性肿瘤,也可能导致股骨颈发生病理性骨折。这些疾病会破坏骨骼的正常结构,使其强度降低,从而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发生骨折。
二、股骨颈骨折的症状
股骨颈骨折后,患者会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症状,主要包括:
1.畸形。患肢可能出现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这是由于骨折后股骨颈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所致。
2.疼痛。髋部会出现自发疼痛,活动患肢时疼痛可能加剧。此外,在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处轻轻叩击,也会引起髋部的疼痛。这种疼痛往往较为剧烈,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3.肿胀。由于股骨颈骨折属于囊内骨折,出血量通常不多,且有关节囊和周围丰厚肌群的包围,因此从外观上可能难以看到明显的肿胀。但患者仍可能感到局部的不适和紧绷感。
4.功能障碍。移位性骨折病人在受伤后可能无法坐起或站立。然而,对于一些无移位的线性骨折或嵌插骨折病人,他们可能仍然能够走路或骑自行车。但这些病人需要特别注意,以免将无移位的稳定骨折误诊为移位的不稳定骨折。
5.患肢短缩。在移位性骨折中,骨折远段受到股肌群的牵引而向上移位,导致患肢变短。这一症状在患者站立或行走时尤为明显。
三、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骨折类型、骨质条件及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
1.保守治疗。适用于骨折移位不明显、患者年龄较大或存在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主要措施包括严格卧床、伤肢的牵引固定和制动等。保守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避免骨折加重。保守治疗的优点是避免了手术风险,但缺点是恢复时间较长,且存在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的风险。
2.手术治疗。(1)内固定治疗。适用于骨折移位相对较小的患者。通过手术将骨折部位复位,并使用内固定物(如空心钉)进行固定。内固定治疗能够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但手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直至骨折愈合。(2)人工关节置换。对于骨质条件较差、年龄较大或不能耐受长期卧床的患者,建议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两种类型。这种手术方式能够迅速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减少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且费用较贵。
综上所述,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且治疗棘手的骨折类型。其病因主要包括外伤、骨质疏松和病理性骨折等。骨折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畸形、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和患肢短缩等症状。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保守治疗适用于骨折移位不明显、患者年龄较大或存在手术禁忌症的情况;手术治疗则包括内固定治疗和人工关节置换两种类型。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都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计划,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俞飞勇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