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崔晨:数字线织就科技经纬

   2025-03-20 16

崔晨专注检修设备 ■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机车布线既要安全可靠,又要整齐美观。”这是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工艺开发部工艺师、中车资深技术专家崔晨常说的一句话。人如其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便是对崔晨最好的注释。多年来,崔晨始终扎根生产一线,勤勤恳恳,潜心研究数字化导线加工技术,深耕布线质量、布线及电气数字化前沿技术,参与多项中车级重大专项,拥有多项发明专利。

为了确保FXD1动力车(鼓形车体)司机操纵台制造质量及外观文化状态达到高铁、动车标准,解决操纵台右侧墙端子排车上接线光照不足、空间狭小、作业难度高、接线时间长、穿线接线困难等问题,2019年,崔晨提前识别试制难点,带领团队拆解整车、屏柜组装工艺流程,反复论证,提出工序前移方案,并创新采用“八字形”布线方式。在试制期间,她积极服务现场,一方面上车全程指导操纵台台面及线束安装并验证方案;另一方面手把手指导操作者进行布线,不仅实现了布线的美观整齐,还将整车制造周期缩短了2.5天。因此,她荣获了FXD1动力车(鼓形车体)司机操纵台试制攻关一等奖、主辅电路试制攻关三等奖。

“与时俱进,向工艺前沿不断迈进;勇于担当,与公司需求同频共振”,这是崔晨在2022年代表公司参加“山西省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演讲时的开场白。她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不但要有潜心研究基础前瞻工艺技术的决心,还需要有将研究项目转化为专利成果、奖项的能力。在这次省部级比赛中,她最终获得了“山西省专利”二等奖,身体力行践行着这一理念。

“心无旁骛地做好一件事,就能做出一番成绩”,崔晨在主持“机车电器数字化精益车间规划”及总装分厂数字化任务时常如此自勉。和传统标准化机车制造完全不同,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困难重重。她经常为了一个技术难题,查资料、调研、交流、反复确认,逐项落实现状、需求,力求与公司战略紧密融合。经过两年的努力,电器数字化车间建设进度已达到75%。

自2005年进厂,从总装分厂到工艺开发部,崔晨的岗位在变,但科研工作者的底色从未改变。她主持研发的数字化柔性化模板和预布线软件,前后经历了3年时间,经过了5种车型5种屏柜的验证,实现了数字化布线和网络化管控,有力推动企业智能制造转型,该项目获得了“中车科技成果”三等奖。

“五小”不小、小中见大,中车大同公司始终重视和鼓励广大职工创新创效、学习提升,展现青春风采。崔晨带领着团队立足岗位,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的探索,形成了有价值创新成果,并且把这些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24年12月,山西省机械冶金建材工会2024年“五小”创新大赛评审结果揭晓,崔晨团队的“工业电气数字化预布线技术在电力机车智能制造提升中的精准应用”荣获三等奖。

多年来,崔晨核心参与中车级重大科研项目6项,参与国际标准制定1项、中车标准4项,发表行业论文2篇,获国家专利7项,荣获“中国中车科技创新英才人物奖”,获评“中车资深技术专家”。荣誉是鼓励更是鞭策,凭借一份专注工艺研发的执着、一腔热爱科技创新的赤诚,崔晨扎根工艺研发,在攻坚克难的道路上身先士卒、勇往直前。

科学导报记者 杨洋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