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孙利聪:电力巡检路上的“活地图”

   2025-03-06 11

他扎根一线已有17个年头,擅长输电线路巡检、检修及带电作业,带领的班组实现连续5年无责任故障,运维成绩居全省前列。他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一直致力于工器具革新和线路维护方法的改进,获得各项成果及专利20多项。他就是国家电网忻州供电公司输运电运检中心副主任孙利聪。

孙利聪攀爬上电力设施排除隐患(受访者供图)

“2008年从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国家电网忻州供电公司一线班组,成为一名普通的运检工。”3月1日,孙利聪在接受《科学导报》记者采访时说。从此,他放下书本拿起扳手,风里来、雨里去,顶酷暑、冒严寒,默默奋战在输电一线。

从2017年开始,孙利聪所在班组负责维护560多公里输电线路,线路主要分布于神池、五寨、岢岚和河曲4个县。线路距离长、地域跨度大,运行环境非常复杂。他每年都要完成各类巡视约2000余公里,他的足迹遍布线路沿线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山头。全专业8600多基塔杆的位置和路径全部清晰地印在他的脑子里,他因此成为巡检路上的“活地图”。长期的工作,让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再隐蔽的缺陷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多年来,他累计发现危机、严重性缺陷500余项,一般性缺陷2000余项,为设备健康运行筑起了一道“防火墙”。此外,孙利聪当时所在的班组还承担着输电线路2600余公里带电作业任务,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孙利聪身先士卒、事必躬亲,每一次带电作业总是抢着干难度大、技术复杂的任务,每年完成各类带电作业20余项。

“带电作业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工艺复杂却还得出细活,作业人员经常需要穿着厚重的屏蔽服沿软梯爬上几十米的高空,在细窄的导线上进行操作,是游走在生命禁区的‘高空舞者’。”孙利聪说。工作至今,孙利聪组织完成的主网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创下了1000次“零失误”的安全作业记录,为忻州全市减少停电时间5800个小时,多供电量11600万千瓦时,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和工友在户外对电力设备部件进行查看(受访者供图)

把工作现场当成创新的阵地,再小的难点和问题孙利聪都不放过。以铁塔上的螺帽为例,孙利聪并没有因为小而忽略它,如果用于稳固导线的螺帽缺失,重达几吨的导线随时都有可能砸到地面上。他开始反复琢磨,最终制作出一种全新结构的操作工具,配合绝缘操作杆使用,就可以实现远程加装螺帽的目标,直接将带电作业工具的灵巧性提高到了新的阶段,且消缺工作时长由50多分钟缩短至25分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这一操作工具已被推广至省内外多个市的输电专业,在带电消缺工作中屡立奇功。

近年来,孙利聪创新成果屡创佳绩。2022年,以新工具为核心的课题“研制悬垂线夹穿钉螺帽带电加装紧固工具”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作为参会负责人,孙利聪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成功斩获第47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金奖。由他主要研究的《蜂巢式自旋鸟刺》获得全省“五小”创新大赛二等奖。他先后完成的20多项创新成果全部转化应用到实际,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创新达人”。

此外,孙利聪建立的缺陷隐患大数据库收录了117条主网输电线路的16个大类47个小类,共计17658条缺陷隐患记录。他参与编写了《线路运行与维护》《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输电工区级安全知识》3本专业图书。同时通过专业技术、班组长岗前等各种培训,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

户外勘测作业(受访者供图)

无论是作为“三晋工匠”,还是“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以一身过硬的本领、扎实的理论功底,奋战在输电一线,以一个匠人的姿态,在铁塔银线间“弹奏”出了无与伦比的美妙音符。

科学导报记者 杨洋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