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任课教师应该强化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语文知识的同时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为此,相关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形成审辩式思维,使学生能够发展出自身独立的思想并判断命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对所学技能进行灵活运用,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一、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达到摒弃传统教育理念弊端的效果。此外,还应该强化审辩式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合,使学生拥有良好学习感受的同时激发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此,任课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方面加以创新,采用自然融洽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审辩式思维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不断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教师在对教学设计进行创新性建设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例如,教师在讲解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藤野先生》相关内容时,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比如“大家觉得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什么事情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论证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中培养自身的质疑批判精神。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的基础语文知识更加系统化、立体化。
二、构建教学情境,促进思维发展
审辩式思维培养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独立探索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答案理解,从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由此可见,任课教师在教学组织中应该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自然融入课堂学习中去,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布置科学合理的开放式问题,从而推动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使学生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水平。
相关教学情景的构建需要教师融合思维培养的要求,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地进步和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并为下一次的质疑和挑战提供思维支持。例如,教师在讲解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安塞腰鼓》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当地相关的纪录影片,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之后为学生布置任务即“在阅读文章中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学生在探索和表达中能够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综合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三、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情感体验
审辩式思维主要是在个体不断的质疑和验证中形成的,任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疑问进行检验和落实,为学生提供机会和平台进行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将自己的所想所知进行实践并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水平。为此,任课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自身的情感体验,从而不断巩固并提高自身的思维水平。例如,教师在讲解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雨的四季》相关内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入感受作者所蕴含的情感并帮助学生解答文章中的疑问,可以让学生在下雨的时候再次朗诵这篇文章,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中感悟雨季的魅力,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实现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学生审辩式思维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总而言之,审辩式思维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及核心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任课教师应加以重视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调整,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这也为新时代下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贯彻和落实起到了良好的铺垫效果,有助于促进高质量初中语文课堂的构建。
(作者单位:湖北省秭归县杨林桥镇初级中学)
向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