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踏入神池县西海子湿地公园,湖泊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野生芦苇随风摇曳,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作为忻州市重要水源涵养地之一,近年来,神池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水资源生态价值转化,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群众增收的双赢局面,先后荣获“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守牢水源“生命线”
饮水安全是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也是神池县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神池县以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重点开展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专项整治,确保群众从“有水吃”转变为“吃好水”。
“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不仅改善了供水条件,还确保了饮用水的安全稳定。”神池县义井镇庄儿上水源地负责人刘凤仙表示。附近村民也纷纷点赞:“能吃上干净、有保障的水,我们非常满意,感谢政府为我们办了这件大好事。”
为确保水源地水生态环境安全,神池县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2024年以来,忻州市生态环境局神池分局组织相关单位深入义井镇、八角镇、虎鼻乡等地,对集中供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进行详细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现场提出整改要求。同时,通过书写标语、散发传单、上墙标语等方式,向农村群众、青少年、社区群众普及水源地保护知识,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此外,该分局还成立了水源地环境问题排查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了《神池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和《神池县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并按照“一源一策”原则,划分了10处一级保护区。截至2024年6月中旬,省下达的9个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任务中,已有5个开工建设,其余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
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神池县在守护水源地的同时,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县环境综合指数为2.65,较上年下降5.4%,全省排名第一;二级以上天数为336天,占比91.8%,较上年增加了26天,全省排名第四。PM2.5均值17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5.6%,全省排名第一;PM10均值29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12.1%,全省排名第一;二氧化硫均值7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36.4%,全省排名第十五;二氧化氮均值18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全省排名第十八;一氧化碳均值0.8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20%,全省排名第一;臭氧均值156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上升4%,全省排名第二十五。这些数据的背后,是神池县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付出的不懈努力。
在蓝天保卫战中,神池县加强施工工地扬尘污染管控,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实行分级管控和差别化管理。同时,增加道路机械化湿扫、洒水和雾炮降尘频次,及时清理死角死面,确保道路扬尘治理到位。此外,神池县还完成了五家煤炭发运站封闭煤棚建设,并通过竣工验收,进一步减少了扬尘污染。
在碧水保卫战中,神池县对区域内河流的入河排污口进行了全面排查,建立了排污口清单,并按照“取缔一批、整治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累计完成29个排污口整治,整治率达100%。目前,县城内劣V类水体比例为0%,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无黑臭水体。此外,神池县还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累计铺设主管网23551米、支管网10292米,安装收集池23个、检查井882座,完成25个村庄共715户的入户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神池县近年来借助富集的风光资源,大力发展新能源,努力打造全省能源革命排头兵,目前全县风光电总装机容量75万千瓦,位居全省第一,风光电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神池县还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产业,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神池县的绿色发展实践,不仅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在未来的征程中,神池县将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图片由神池县委提供
郝苗锋 马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