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山西贝特瑞 抓住机遇 向“新”而行

   2025-01-26 208

科学导报讯 前不久,阳泉市平定县委、县政府与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贝特瑞”)共同申报的《可用于多种温度下的低导热、高保温碳—碳复合多孔材料的制备》课题,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杂志社2024“百城千企”新质生产力优秀案例名单。

作为平定新能源电池小镇的龙头企业,山西贝特瑞主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碳材料高温石墨化加工等,是一家集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创立以来,一直以知识产权自主化、生产设备自动化、股权治理资本化为目标,通过创新引领和技术革命,延伸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业链,形成“多品种、全工序、一体化”生产模式,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国家标准制定的重要参与者。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达产1000万辆的国家,电池行业也“水涨船高”,迎来了新机遇。面对市场巨大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进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各家企业的电池产品原材料不断创新、电池能量密度越来越高。

山西贝特瑞依托贝特瑞集团的研发和生产经验,结合本地优势和自身特点,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不断创新带动企业发展。2024年8月,山西贝特瑞全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新产品工艺中试平台投入使用。该平台可以让研发人员对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设备参数、性能表现等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在打浆、涂布、烘烤、辊压、模切、组装、注液、二封、化成、分容、测试等实验过程中,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优化生产工艺,提高材料的循环寿命、倍率性能、高低温性能等。平台积累的实验数据也为今后新材料量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不要看锂电池负极材料都是黑乎乎的,受不同原材料、加工工艺影响,其化学性差距很大。”山西贝特瑞技术总监李光华说。如今,制作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原材料除了有传统的油质、煤质材料,还有椰子壳、核桃壳等生物质材料。

山西贝特瑞紧跟国家、省、市政策,抓住转型发展机遇,规划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项目分三期建设,全部投产后,年可生产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目前,项目一期正在加紧施工,车间面积近4.5万平方米。该项目将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流程整合在一条生产线上,大幅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邵康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