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长治:绿色低碳发展实现新突破

   2025-01-15 147

一块深埋于地下几百米矿井中的煤炭,经过开采后被运往各地,最终由煤化工等企业进行加工利用。作为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市,长治市在2024年正悄然经历着一场“低碳”变革。

在煤炭开采环节,智能化转型成为实现“降碳”的重要途径。在潞安化工集团李村煤矿,一个集成了远程控制、视频监控、规划开采和视频分析等多种功能的智能化驾驶舱,让综采工作面实现了设备的远程集中控制。这不仅使生产人员减少了20%,还提高了生产效率15%。截至目前,长治市已建成20座智能化矿井,22座矿井实施了绿色开采,先进产能占比高达93.2%,煤炭产业的绿色化和创新化水平持续提升。

在煤炭运输方面,“油转电”策略推动了煤炭的“低碳”运输。过去,煤炭主要依赖柴油货车进行运输。然而,在2024年,长治市将交通领域的绿色转型作为社会经济绿色转型的基础工程,鼓励46家大型源头企业更新新能源重卡汽车。截至目前,长治市新能源重卡登记量已达3584辆,其中大型工矿企业的大宗货物运输短途接驳中,新能源汽车的运输比例逐步提升。以潞安化工集团的王庄煤矿、古城煤矿以及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下霍煤矿为例,新能源汽车的运输比例已超过85%。这些新能源重卡每年可节约640万升柴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8万吨,其减排效益十分显著。

在煤化工领域,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煤炭的“低碳”利用。传统煤炭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煤气副产品,如果处理不当,要么会造成大气污染,要么会造成资源浪费。然而,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在2024年进行了富余煤气双超发电改造,通过先进技术最大限度地回收煤气并使其充分燃烧,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不仅为公司节约了9.2万吨标煤,而且火力发电厂的废料炉渣也被用作建筑材料。此外,煤炭还可以用来制氢。金鼎钢铁集团煤焦化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的LNG驰放气制高纯氢联产液氨项目,在整合企业现有煤气资源和LNG产能的基础上,生产高纯度的氢气和液氨等工业必需品,进一步延伸了煤化工产业链条。

此外,长治市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也势头强劲。襄垣县的太平金烨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作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关键子项目,将风电光伏的“绿电”就近接入电网,为襄垣经开区4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年供电量约12亿千瓦时。长子县的仙翁山风电场,白色风机随风转动,不断输送着清洁电能,全年累计发电量达1.87亿度。目前,长治市还有多个新能源项目正在推进中,包括潞城天辰15万千瓦风电、武乡长电10万千瓦风电、屯留粤电10万千瓦风电、沁县华能二期10万千瓦光伏发电等。

据统计,2024年1月至8月,长治市原煤产量达10788.5万吨。同时,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已达487.02万千瓦,占比33.52%,且仍在不断攀升。从单个企业到整个产业链,再到整个领域,长治市正聚焦核心、大胆创新、聚力转型,引领各行各业向“绿”发展,不断提升经济的“含绿量”和“含新量”。

科学导报记者 马骏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