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寺河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等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单位必须管环保、管区域必须管环保”原则,扎实开展矸山综合治理、工业污水处理、矿区绿化等环保工作,持续推进绿色生态矿山建设,真正实现青山碧,绿水清,共建文明和谐、景色宜人、舒适宜居的美好家园。
乘“绿”而上“碳”寻新路子
作为全国最为典型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寺河矿在二十多年的开采中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与之同伴生了大量煤矸石。为积极响应国家减排号召,按照集团公司“煤矿矸石不出井”工作要求,如何有效治理矸石,确保环保举措有效落地,一直以来是矿党政不断探索研究的重点“课题”。
近年来,由于断层、陷落柱及煤层夹矸、巷道起底等因素,加之因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防突管理规定布设的大量底抽岩巷影响,寺河矿每年的排矸量还在不断增加。据统计,矿井每年排放矸石量约100万吨。
为矸石找寻一条“新路子”,该矿生产技术管理部的工作人员多次调研,反复试验,最终“矸石制沙”的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他们通过破碎系统将矸石碾磨成粉状,再运往井下,按照水泥、沙、矸石1∶1.7∶3.1进行配比,大大减少了沙的使用量。
据了解,今年以来,寺河矿喷浆使用“矸石沙”量约1120米,硬化用量1260米,用量占比达到50%,矸石制沙的方案大大降低了材料使用成本,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在这个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下,更具竞争优势。
此外,该矿充分利用废弃巷道及时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矸石进行井下存放,积极开展矸石返井充填等技术研究工作。同时,因地制宜开展矸山绿化工程,通过筛选植被进行现场实验,选取合适的植物幼苗进行栽种,并积极采用新技术,对矸山上的植被采用保水剂,确保存水效果良好,保证“种好一片,成活一片,变绿一片”,绿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为排矸场披上“绿衣裳”。
“我们利用矿区的自然资源,通过场区绿化、沉陷区综合治理、地质灾害治理、排矸场治理、搬迁村组等开展绿化工程。”在矸山现场,寺河矿调度指挥部刘爽介绍道:“在矸石治理工程中,为避免造成水土流失现象,我们通过在工业场地、排矸场等多点位全方位的建设边坡防护、挡土墙、截水沟、排水沟等重点水土保持设施,充分满足水土保持要求。”
激“浊”扬清“还”一池碧水
“顺着这个楼梯上去就是水池,我们第一步先要取样……”
登上斜管沉淀池,进行水质取样,是寺河矿工业污水处理厂职工杨琪每天接班后,需要做的第一件事。
随后杨琪和同事们根据取样结果,调整分离、速凝药剂的比例以及过滤器阀门的丝扣等措施,进行水质调节。确保每天从井下提升上来的5500多吨工业污水,经过处理后常态达标、时刻可控。
作为工矿企业,工业污水处理一直以来是环保工作的重点项目。杨琪所在的单位就是要将矿井水处理站将井下生产排上来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再返回井下供生产使用,实现井下生产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即能为矿井生产服务,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经过长期的探索实验,寺河矿地面运行工区等单位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工业污水处理体系,利用平流沉淀池沉淀,斜板池无阀滤池过滤,瓷砂过滤器过滤等进行初步过滤净化,再经过保安过滤器、反渗透装置实现深度处理,切实降低了生产水的硬度指标,去除了水中杂质,在每月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水样监测中,均能符合废水净化达地表Ⅲ类排放标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进一步做好工业污水治理,矿党政优化激励举措,致力于科技创新,重点加强小改小革、“金点子”推广创新力度。水厂自动化程度升级改造,白、黄药装置更新,瓷砂罐正洗反洗电动阀门改造,软件控制系统更新等一系列自动化改造项目应运而生,真正实现了井下上水与白药黄药装置联锁、瓷砂罐正洗反洗电脑控制、软件部分水泵在线启停、水位在线显示等集中功能。
与此同时,加强对各种水池水位调节、水处理环节把控,有效杜绝了水池外溢、水处理不达标等环保事故。
“明年,我们继续将重点放在技改创新上,通过新的技术创新、小改小革等项目进一步提升矿井水处理站自动化水平,保障环保无风险。”作为污水处理的一线职工,杨琪深有感触。
悉“心”妆点“享”宜居家园
作为“全国十大最美矿山”之一,漫步在寺河矿区,一条笔直干净整洁的道路从办公楼延伸向远方,道路两侧灌木成排,绿树成荫;右侧先锋园内党徽熠熠,廉风徐徐,红色党建文化氛围浓郁;左侧员工园内小桥流水潺潺,鲜花绿树蔓蔓,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来到该矿后勤服务中心,看到这样一组数字:“截至10月底累计修剪绿篱44734.86平方米,修剪草坪120537.86平方米,绿篱及草坪拔草76583.93平方米,修剪各种树木595棵,对矿区花草及绿地浇水灌溉104934.83平方米……为全矿约11万平方米绿化区域进行了地毯式的养护工作,保证了各种植物正常生长。”
这不仅是绿化职工一年来的辛勤劳动成果,更是寺河矿党政用绿色装点矿山,用情感温暖职工的具体体现。
据了解,目前整个矿区绿化面积达到了455030.6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8.26%,绿地植物保存率达到95%以上,按照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的不同功能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配置,形成了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生态绿化格局,名树、奇石点缀的美化特色。
徐徐清风过,一心向阳生。在“安全、稳定、廉洁”的良好氛围下,寺河矿党政在为职工创建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生活环境同时,坚持把职工作为第一牵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聚焦职工“急难愁盼”,用心用情写好民生答卷,绘就矿井高质量发展的幸福底色。
围绕“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课题,寺河矿党委把职工作为第一牵挂,深入开展职工思想、生活、工作状况大调研,探索建立“正职接访日”“书记谈心日”等机制,畅通诉求渠道。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真实了解职工所思所想所盼,常态化办好“小而美”的暖心实事。提档升级办公环境,开展职工餐厅修缮工程,创优职工就餐环境。试点推行订单式点餐、外卖式服务,探索下井员工智能化更衣管理新模式,贴心开展体检跟踪服务让职工切身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每年开展新苗奖、金秋助学、井口认亲、困难职工帮扶、免费体检,如阳光般润泽心田。投运潘庄公租房,让近千名职工家属体会“幸福来敲门”;推广“三七制”,在降低职工劳动强度、缩短作业时长等难题上持续发力;投运公寓自助洗衣服务项目,解决一线职工洗衣难问题;装修升级职工公寓,翻修室外灯光篮球场,为职工更换办公电脑、空调,持续改善办公环境;改造提升职工餐环境,倾力打造一个让职工满意、放心、温馨的职工食堂;成立14家文体协会,举办优秀女职工事迹报告会,“风雨颂初心·大爱寺河人”朗诵会,建立退休职工欢送会机制,组织230人参加疗休养,将企业关爱普惠每名职工。
青山碧,绿水清,家园美。一件件环保项目,一项项惠民之举,一桩桩利民实事,犹如一盏盏明灯点亮了职工心中的万家灯火,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惠民工程的有力推进,正一点一滴刻画着寺河人安居乐业的幸福画卷。
刘小晋 韩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