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一勤天下无难事”,他正是靠着实干苦干的劲头,靠着内心深处对电气设备维修及电气生产工作始终如一的专注与热爱,十多年来脚踏实地潜心钻研技术。勤奋与努力,执着与付出,不懈探索与极高悟性,成就了他炉火纯青的技术。
他就是一机集团山西北方机械公司数控技术创新工作室技能带头人、兵器工业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吴旭,今年35岁。
吴旭正在进行电子芯片焊接
进行教学电子设备板检测
运用网络自学编程技术在平台进行实操练习
“其实上学时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自从2008年接触电气工作以后,就仿佛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门,对数控设备维修、电子电路维修、电子芯片焊接、自动化控制电气设计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头扎进去从头开始学起,虽然过程艰难,但也乐在其中。”吴旭笑着说。
将一门专业性极强的技术掌握精通绝非易事。为了学好这门技术,吴旭在工作之余狠钻专业书籍,想办法搭建平台进行实操练习,同时借助网络课程,系统自学了设备故障排除、电子电路维修、电子芯片焊接、自动化控制电气设计、编程等专业知识,陆续收集、下载的学习资料就有2000多GB,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有好几大本。有的专业性强不好懂,他就一点点反复看教学视频,一遍遍进行实操练习,边琢磨边探索边前进。通过好几年扎扎实实的努力,吴旭在公司崭露头角,工作中攻克了很多难题。
2012年,为了备战兵器工业集团第二届创新大赛暨第五届职业技能竞赛,作为维修电工参赛的吴旭在一机集团集训了一个月。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在工作台上废寝忘食反复练习,就在不断“试错”和探索中,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凭着勤奋和悟性,他的技术有了很大提升。当年9月份,吴旭一举摘得那次比赛维修电工决赛第三名的好成绩,荣获“兵器技术能手”称号。同年,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2013年9月22日,以“吴旭”命名的北方机械公司数控技术创新(吴旭)工作室成立。工作室的成立为公司技术攻关、传艺、研发、交流提供了平台。在吴旭的带领和指导下,工作室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共计提出合理化建议153项,同时还编制生产装配工艺6本。2013年工作室被命名为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职工“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2014年被命名为“山西省职工创新工作室”。
多年的学习积累,无数次的实操练习,吴旭掌握了多项绝技。他以工匠精神雕琢技艺,以高超技艺雕琢产品。
作为公司数控设备维修的主要成员,吴旭无论白天黑夜随叫随到,如医术高超的医生能够手到病除一样,成功维修了数不清的数控设备,缩短了故障停机时间,既为公司节约了维修成本,更是有力保障了军民品生产任务的顺利推进。吴旭不仅肩负着公司各类关键数控设备电气疑难故障维修工作,还自主承担了设备损坏的电气部件维修工作,使公司的维修能力从更换部件级别上升为板路芯片级的高度。
电路板是电器部件的关键部分。大大小小的电路板,各种各样的芯片,密密麻麻的元器件,错综复杂的线路,对于吴旭来说,就像一个个奇妙的微观世界。有一次,吴旭处理一个大小6平方厘米的元器件,元器件四周就有密密麻麻128个针脚,更换中如果热风枪的温度、风速及操作手法等处理不好,就有可能伤到其他针脚。吴旭不辱使命,凭借扎实的功力和精准的手感,顺利完成维修任务。
公司产品配套电缆及电气部件以前一直外委给其他厂家生产,这样造成部件的供货周期不确定,费用还很高。为此,吴旭主动请缨,接下产品制作任务。为突破诸多难题,吴旭仔细研究图纸及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在工作室及车间里不停试制和琢磨最佳的生产工艺。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将问题一一攻破。据统计,近年来,他为公司节约980余万元,完成了包括礼炮、灭火炮在内的多项军民品配套电缆、电气部件的生产任务。
2019年10月1日,70响礼炮鸣放响彻寰宇,拉开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的序幕。此刻,电视机前的吴旭心情无比激动和自豪,热泪盈眶。因为他有幸参与了礼炮电气控制系统的制作。吴旭不仅参与线路布局设计以及各项工艺参数制定,同时还是生产制作的主力,担负着指导大家制作以及检验、把关任务。他不仅自己带头高质量完成各个环节,而且对大家要求非常严格,高标准验收。为确保鸣放过程万无一失,按照要求,公司一共制作了两套控制系统,其中一套备用,工作量增加了一倍。吴旭回忆说:“当时的线缆就有两插车、1人多高,粗细各种线多达上千根,都要按工艺要求整理成线束,再与各种元器件一一连接起来;两套电路板共30多块,每块电路板上布满密密麻麻各种电子元器件,少则几十个,多则几百个;而如小米粒大小的微焊点一个紧挨着一个,两套产品多达几千个焊点,都要可靠地焊好,容不得丝毫差错……”
为确保节点和质量,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吴旭和团队成员每天都加班到深夜,甚至通宵赶制,周六日也不休息。因为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工作进程到一半,吴旭身体就出现了状况,从早到晚的咳嗽,让吃盒饭都成了问题,但在使命与任务面前,吴旭没有退让。他说,能为祖国70华诞做一份贡献,非常自豪!
如今,吴旭仍然奔走在探索的路上,物我两忘的心境让他能够全身心沉浸于他所热爱的领域,在他身上,工匠精神和劳模品质熠熠生辉。
科学导报记者 刘娜 通讯员 冯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