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夯基础 建机制 充分调动积极性 山西“三措并举”加强卓越工程师后备力量培养

   2024-10-16 128

科学导报讯 记者耿倩 10月15日,记者从山西省教育厅获悉,为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山西省出台了《山西省卓越工程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对深化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加强卓越工程师后备力量培养作出安排。山西省教育厅将会同山西省国资委、山西省工信厅等有关部门,全力做好卓越工程师后备力量培养工作。

卓越工程师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础性人才,自主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卓越工程师,对山西省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转型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山西省在加强卓越工程师后备力量培养方面重点举措有以下几个方面:

夯实一个基础。即夯实“工程教育”这个基础,即以“新工科”理念为指引,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提高理工科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省教育厅将依托高等教育“百亿工程”,聚焦全省传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升级改造一批传统专业,布局新建一批新兴急需学科专业,推出一批卓越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组建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和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力争使高校新兴、应用型本科专业占比达到67%以上,实现对山西省重大战略、重要产业、重点领域的全覆盖。

调动好两个积极性。卓越工程师后备力量需要在工程实践中培养,必须调动好高校和企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高校方面,要建设一批“卓越工程师学院”,打破工程人才培养“学科化、院系制”的传统组织模式,积极探索卓越工程师后备力量教育培养实体化平台的新形式、新范式。企业方面,要配合高校建设一批重在提升工程硕博士工程实践能力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聚焦产业一线真问题,凝练实践创新真项目,汇聚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导师,让工程硕博士在真实场景中开展系统的科研训练。

建好三个机制。就是要探索形成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工程硕博士的有效机制。一是建立联合培养协同育人机制。卓越工程师后备力量的培养需要前移企业培养环节,高校要同企业一起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有针对性地解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二是建立联合培养服务保障机制。企业要为在企实践的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学习、科研和实践条件,并为学生安全提供保障。相关高校和企业要建立“山西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保障全省工程硕博士培养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建立转段接续培育衔接机制。在企工作的工程硕博士毕业生是卓越工程师的重点培育对象,山西省教育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其入企工作后的传帮带接续培养力度,优先支持其牵头或参与承担各级各类科技研发计划和企业攻关项目,在实战中锻造本领、走向卓越。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