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特别合作区(以下简称深汕)于2018年揭牌成立,是广东省深圳市唯一拥有农村的区域。近年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带领深汕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聚焦饮用水源保护、污水治理等重点工作,以生态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取得显著改善,一批批精品特色美丽乡村加速涌现。
而深汕红罗畲族村的“生态蝶变”,正是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推进深汕农村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红罗村坐落于莲花山余脉罗裙山西南麓峡谷中,依托一方绿水青山,融合一抹红色记忆,是深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曾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也是国家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红罗村祖先是明崇祯八年从惠阳畲族迁入鹅埠镇罗裙山嶂背村的。1929年,红军首长徐向前在此歇营时,村民热心提供了稀缺的粮食和情报,并贴心为伤员疗伤。“红四师”离开前夕,徐向前看着山上开满的红杜鹃,将这里命名为“红罗村”。
300年来,历经4次迁徙,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大潮中,红罗畲族村实现了从打猎和农耕为主的“山上孤烟远村”到“山下和美乡村”的精彩蝶变。
观当下繁华光景,忆来时艰辛道路。红罗村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红色文化积淀,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
“过去我们是偏安一隅的穷山村,如今我们成为美丽宜居的桃花源。”红罗村村民说道。
发力环境整治,擦亮乡村“颜值”
红罗村能够重新焕发生机,“颜值”“气质”双提升,得益于在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指导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泥巴路到“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完成硬化的宽阔道路穿村而过;从污水横流乱象到有效收集处理全村污水,生活污水处理终端在村庄西北侧建设而起;从黑水、臭水到清水、碧水,垃圾、畜禽粪污等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环境干净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日子越过越舒心。”村民对红罗村的环境连连点赞,满意率达80%以上。
如今在红罗村,看花、听风、观山水,青山环抱、绿水穿村,无数人向往的诗和远方,在这里过成了日常。
乡村文旅出圈,乡村振兴有范
“三月三唱到九月九,请你喝杯酒,咦咯里咯,咦咯里罗伊列!”畲族的敬酒歌唱道。
这里不只是人美景美,光是当地特有的风俗习惯就足以令人赞叹不已。作为国家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红罗村传承了畲族红罗特色图腾祭祖文化与陆丰红色文化,拥有原始的畲族语言、风俗、服饰、山歌和民间故事,三月三乌饭节、九月九登高孝爱文化节是畲族人的两大传统节日,无数游客慕名而来。
除了传统文化,红罗村还持续传承红色基因,以绿水青山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打造包含红色教育纪念馆、登山道和元帅眺望平台的红色教育纪念区,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进寨进山,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如今,红罗畲族村正朝着打造环境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具有畲族文化特色的生态良好、宜居宜业村落大踏步迈进,成为以绿色生态、红色旅游为亮点的少数民族特色村。
一村一落皆美景,生态乡村入画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红罗村的蜕变,也恰恰印证着“两山”理念的实践伟力。
下一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发力,推动深汕农村环境持续改善,让村民拥有更多获得感、满足感。
刘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