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属鞘翅目瓢虫科,在我省马铃薯各产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茄科、豆科等作物。成虫和幼虫啃食叶肉,仅留表皮,被害严重的叶片,仅留主脉,造成全叶干枯,乃至全株死亡,严重威胁马铃薯产量。
根据全省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区域站对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冬后虫口基数、田间系统调查情况,结合省气候中心气候趋势预测及二十八星瓢虫发生规律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在我省总体轻发生,大同、吕梁等局部地区偏轻发生,全省发生面积40万亩次。为害盛期一代幼虫在7月中旬;一代成虫、二代幼虫在8月中、下旬。
防治建议
(一)农业防治
(1)人工摘除卵块。雌成虫产卵集中成块,颜色艳丽,极易发现,可人工摘除。(2)作物收获后,在残株上有二十八星瓢虫潜伏,可对残株进行处理并耕地,可消灭趋于土壤缝隙中的虫体。
(二)物理防治
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控制虫源,减少产卵量,从而减轻危害。
(三)药剂防治
在卵孵化盛期至三龄幼虫分散前,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等对路药剂进行叶正反面喷雾防治1~2次,施药间隔期14天。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