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马圈泉域:青山披锦绣 碧水荡清波

   2024-07-12 208

仲夏时节,天空湛蓝的原平大地葱茏叠翠、山明水秀、风光旖旎。山道弯弯,漫步于马圈泉域,清水长流、草木萌新,沿岸绿树连绵、乡镇山川相融的自然山水风貌惹人沉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近年来,原平市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的治水方针,坚持马圈泉域保护与治理修复并重、人工修复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快推进,维护岩溶大泉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安全,推动岩溶泉生态文明建设与泉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

筑牢水保障基石

原平古称崞县,始置于秦,隋大业二年,称崞县。《崞县志》记载:崞县古八景“崞山叠翠”“仙洞藏春”“朝元夜月”“土圣晚钟”“天涯石鼓”“地角枕流”“石人瀑布”“阳武流金”始传于宋末元初。阳武河形成于原平市龙宫乡马圈村,马圈泉位于阳武河上游出山口,出露于轩岗镇阳武河河谷,泉水清涟,常年不断。当地群众历来珍惜水源,视水如金,故称“阳武流金”。

“马圈泉域生态修复重点在于对泉水流量和水环境质量进行保护,该工作的实施有利于马圈泉水稳定出流和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利于泉域岩溶水资源的优化调配和高效利用;有利于岩溶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科学管理及生态环境改善等。”原平市水利局水利发展中心乔建平对记者说。

马圈泉域生态修复实施方案通过强化节约用水,合理配置万家寨引黄南干线工程黄河地表水和岩溶水资源,有效实施关井压采,增加森林植被,有效涵养水源,促进岩溶地下水位回升,增加泉口出流量;控制城市生活及工业废污水排放,加强煤矿开采对泉域水环境影响评价、强化煤矿开采的矿坑水的综合利用及污染防治等综合处理措施,使马圈泉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使水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提升,提高泉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2018~2020年,原平市组织实施4个煤矿地质环境治理和2个煤矿土地复垦项目,对焦家寨煤矿、黄甲堡煤矿、刘家梁煤矿、六亩地煤矿进行地质环境治理;对后洞煤矿、石豹沟煤矿土地进行复垦。主要内容为地裂缝填充、固废物清理、土地复垦、植树、绿化等,修复治理和土地复垦约10266亩。

“我们大力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督促、指导力度,严格要求各矿山企业严格履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义务。现在花沟煤矿复垦耕地2100亩、恢复林地4423亩,栽植树木380余万株;卓达煤矿恢复治理林草地449.1亩;高铝土矿恢复治理林草地916亩。”原平市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和地灾防治股负责人说。

通过层层压实责任链条,夯实基础,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原平市不断推动岩溶大泉生态保护工作。

可观可感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诠释着原平市坚守生态环境底线的决心和担当。

提升水管理效能

青山绵绵,碧水悠悠。一大早,忻州市生态环境局原平分局主任郝建汾便来到马圈泉域开始了巡查工作。“水是一个城市的血液,也是一个城市的命脉,我们的责任就是加强执法监管,开展马圈泉域水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工作了快40年的郝建汾徒步巡查已成为了一种习惯,这些年,他见证了马圈泉域的生态变迁,“最早的时候企业乱排乱放、养殖业造成水质下降。这些年,随着生态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措施的出台,马圈泉的水质越来越好。”

近年来,原平市下大力气强化污染源综合治理,改善泉域水环境条件,努力减缓泉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趋势,严格控制各厂矿企业污水排放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总量,兴建污水处理设施,逐步使泉域水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为进一步保护泉域水资源,原平市各部门在泉域范围内严禁乱砍乱伐树木:实行区域封禁,严禁牛羊进入,保护良好的植被建设;泉源上游附近已采煤造成的植被破坏,要求尽快复垦种植,让裸露的地表披上绿装: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与保护,防止森林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保障泉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为避免马圈泉岩溶水质进一步恶化,原平市各部门协调一致,制定政策,控制泉域内岩溶地下水开采量,使区域岩溶地下水位保持不变或回升;在山西省政府批准的泉域重点保护区内,根据《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禁止开采泉口以下的高压大水煤矿床,避免泉水和阳武河水倒灌,加剧对岩溶水的污染;泉域内工矿企业污水严格达标排放,禁止煤矿和其他企业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泉域范围的河道沟谷中,同时加强泉域内生态环境建设,形成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模式,以涵养水土;选择有利的地质、地貌条件,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水库,充分拦蓄洪水和小泉减少地表水外流量,增加对岩溶水的补给量,达到改善岩溶水质的目的。

责任在心,担当在肩。多年来,原平市逐步走出一条生态环境“高颜值”的绿色发展道路,构成了一幅恬静悠然的美好生态画卷。

改善水生态环境

“身为一名水资源管理工作者,我应该起到表率作用,扛起责任担当,将泉域恢复成为‘流动的泉、绿色的泉、清洁的泉、安全的泉’,再现马圈泉域清水长流、沿岸绿树连绵、城乡山川相融的自然山水风貌,让大家能享受到更多的生态福祉。”乔建平如是说。

近年来,原平市坚持在优化顶层设计上下功夫,有效健全并完善大生态、大环保、大治理的工作格局,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

马圈泉域作为省内开发利用较高的岩溶大泉,随着岩溶水量需求的不断增加,原平市水利局在兼顾泉水生态流量的基础上,对泉域内可能造成水质污染的部分水井采取封井措施,对泉域范围内的部分水井采取强制关井压采措施,继续加强区域内水井开采量监测,实现岩溶大泉采补平衡,达到依法实施泉域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合理开发与保护,全面实施节约用水,保证泉域内有限的水资源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维护泉水自然功能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

在地表水供水覆盖区,实行地下水水源置换工程,严格限制开采岩溶地下水;按照山西大水网工程和县域小水网工程确定的分水口和分水量,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科学选定调蓄水库位置和规模,合理确定受水范围,进而确定地下水关井压采范围、关闭岩溶水井数量和压采岩溶水利用量;在具备替代水源条件及替代水源工程建成通水的前提下,对纳入关井压采范围的岩溶地下水开采井实行压采或封堵,对岩溶地下水实行水源涵养。

在泉源、补给区内建设水源涵养林,遵循宜农则农、宜林则林,适地适树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人工干预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

加强泉域文化保护和传承,结合泉源古建风格,融入现代园林设计思路,建设泉源区以岩溶泉为主题的泉源景观工程;根据历史记载复原古代建筑,还原历史原貌;实行泉水出流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保护等绿化工程。

随着泉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方案的逐步实施,城镇绿化、河湖补水和林草植被等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建设,泉域城乡生态环境得以修复和改善,人与自然的和谐度不断提高,泉域水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天蓝如洗,水清如镜,青山连绵,生态优美,既是画卷,也是答卷。走在新时代,原平市将紧紧围绕熔岩大泉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彰显生态发展鲜明特色,让水域焕发新颜,涌动生机,增添更多亮丽生态底色。

科学导报记者 魏世杰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