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城头会泉域: 奉之以绿色 得之以甘泉

   2024-07-19 174

曲折而北,忽转而东,斜渠纵横,泉水在太行山间从容穿过。这就是位于大同市灵丘县的城头会泉,它又被称为红石楞泉,处于十里唐河河谷之中。

城头会泉出露于十里唐河峡谷中,出露的泉水形成了风景优美的龙堂会瀑布。盛夏时节,水清草绿,风光如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经过亿万年的精雕细琢,竟给灵丘留下了一处美不胜收的唐河大峡谷。这里不仅自然景观神奇隽秀,还有众多文物古迹,宛如一条绵延十里的画廊。

迈入依法严管新阶段

近年来,大同市高度重视泉域水资源保护,开展了大量工作,泉域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但是,受历史、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影响,境内水神堂、城头会等泉域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流量逐年减少甚至出现断流情况,水环境和水生态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

2022年5月1日起,《大同市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共22条,内容确立了“全面保护、合理开发、节水优先、系统治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泉域水资源的保护范围、开发利用、管理监督等内容进行了明确,也标志着大同市泉域水资源保护迈入依法严格管理的新阶段。

炎炎夏日,看着清泉流淌在山间,感受着丝丝清凉。灵丘县水务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到:“城头会泉是以群泉形式出现,较大泉水有桃花泉、高庄泉、南北水芦泉、新庄泉、大沙湖泉和南庄泉。它是大气降水从泉域岩溶补给区和松散层渗入地下,部分以泉水形式形成地表水,并在下游二次补给松散层地下水,另一部分越过山前断裂带进入盆地松散层含水层,总体上受排泄基准面控制,由北、西、南3个方向向唐河河谷汇集,受北山和南山山前冲洪积群的前缘侵蚀以及火成岩脉阻挡溢流地表形成泉水。”

泉域内有古迹觉山寺,又名普照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全部建筑依山而建,逐级升高。四周群峰环抱,寺内古柏参天,唐河碧流环绕其下,景色秀丽。众所周知,水环境是人类文明、生态文明的一面镜子。改善城头会泉域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发扬特色泉域文化,还能促进区域人与社会的和谐。

作为全省19处岩溶大泉之一,灵丘县采取了有效措施,保护泉域水质。灵丘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在泉域重点保护区内严谨新建、改建、扩建与保护水源无关的任何工业级养殖业等项目,合理布局取水工程,强化泉域内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管理,实施泉域综合治理工程,重点进行泉域清淤、生态绿地建设,确保泉域得到有效保护。

多措并举加强治理

长期以来,灵丘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水生态治理保护及水利建设工作,把水环境治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和水利部“工程补短板、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把做好泉域综合治理等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生态工程、民生工程。2021年,实施了灵丘县城头会泉域综合治理一期项目,对城头会泉域内的白沙泉、新庄泉、马泉、南庄泉4处泉眼进行综合治理,采取建筑工程措施和植物工程措施改善4泉口的出流条件和生态环境,完成治理面积5.17万平方米,并已全部完工。次年,再次对城头会泉域内的白沙泉等4处泉眼进行综合治理,实施了二期工程项目。

石块整齐砌成水池,池子周围用雕花石栏相围,泉池中间建有凉亭。入水口有引水渠,出水口有排水渠。泉水清纯,荇藻碧秀,夏日池畔荷花盛开,四周绿草茵茵,如游画中。在白沙泉前,一位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村里用水都是用这泉水,特别干净,直到后来说要保护水资源,我们才改用了自来水。”回忆起以前泉水带给村们生活中的乐趣,这位村民沉浸在当时的情境中,能从他的言语间感受到这一泓清泉曾经在村民们心中的地位。古往今来,这泉水养育了这里的人,今逢盛世,政府深知自然水资源之珍贵,投资实施了水资源保护工程,建成了门头四泉。

灵丘的许多村庄,远离城市的喧嚣,隐藏在山水之间。据了解,北泉村,正是因为有一泓喷涌清冽的甘泉而得名。这里地处唐河大峡谷之端,四面环山,山色苍翠。走进北泉,闲淡的田园风光和江南水乡的韵味交相辉映,一幅山水秀美的生态画卷映入眼帘。山水北泉,不失塞北的古朴硬朗,却又添了几分水乡的灵秀。

真抓实干跑出加速度

大同市地处京津冀城市群西侧,肩负着“一泓清水进北京”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大同市以河长制为抓手,相继实施天阳盆地地下水置换,册田水库引水更新改造,万家寨引黄北干支线,水神堂、城头会泉域保护及水源置换等一批骨干水网工程;持续推进桑干河、御河、十里河等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全市水利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骨干水网不断健全,为先导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2023年,大同市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市级水网先导区。

与此同时,灵丘立足县情,紧抓大同“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机遇,锁定了建设面向京津冀的生态涵养保护区、文旅康养示范区、有机农产品供给区、产业转移承接地、数字经济先行区的“三区两地”奋斗目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迈出了铿锵步伐,跑出了加速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好绿水青山,就是守护好了金碗银碗。”红石塄乡下北泉党支部书记蔺新春说。他每周至少两次要到唐河两岸转转,山坡上看看。作为唐河流域北泉段的河长、村护林防火的队长,他对山水给北泉村带来的红利感受最深。

实施“生态修复+废弃资源利用+产业融合”的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严格执行“河长制”,实施唐河南水芦断面水质提升湿地项目,推进大东河河道治理工程二期、城头会泉域生态修复保护、唐河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等项目,深入落实工业减排、扬尘治理、移动源管控、面源整治和重点区域精细化管控等各项工作……

正因如此,灵丘县地表水环境优良比例100%,2022年被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命名为全省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3年被命名为全国第七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城头会泉是灵丘县工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的重要水源。加强城头会泉的管理与保护,事关灵丘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全县居民生活用水的安全,是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相信,城头会泉的莹莹泉水在一系列措施的保护下,一定会继续滋养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灵丘县水务局工作人员表示。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灵丘将持之以恒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奋力谱写美丽灵丘新篇章。

科学导报记者 杨洋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