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种植红树林 守护“海岸卫士”

   2024-07-26 194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部的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时强调,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总称,因树皮富含单宁酸,割开后呈红色而得名。它既可防风消浪,又能净化海水,还能为鱼虾鸟类提供栖息之所,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之称。

近年来,红树林生态系统正面临全球面积锐减和功能退化问题。2023年4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显示,自1996年以来,全球红树林覆盖率下降3.4%,净损失面积达到5245平方公里,44%的红树林相关物种灭绝风险正在增加。

令人欣喜的是,7月11日发布的《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显示,全国红树林地面积已增长至2.92万公顷,比本世纪初增加了约7200公顷,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一。

重要的“海岸卫士”

红树林,虽然名字里带“红”,但绝大多数时候,看上去却是绿色的。之所以被称为“红树林”,是因为大多数红树植物树皮和木材富含单宁酸,单宁酸被氧化而呈红色,红树林由此得名。

红树林的身影,遍布在123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岸线上,大多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其余的多见于南美洲、西非和中非、北美洲和中美洲以及大洋洲。从面积上看,红树林覆盖了1480万公顷的地球表面(截至2020年)。

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都具有诸多重要价值。在生态功能方面,首先,红树林具有防浪护堤功能。国内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进行的红树林造林活动几乎都是出于海岸防护考虑。单纯的人工海堤的防护功能还是低于海堤—红树林复合体系;红树林的防护可以让工程措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其具有促淤造陆功能,被称为“造陆先锋”。

值得一提的是,红树林可以维持生物多样性,为鱼类、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等多种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场所。红树林生态系统本身高于无红树林区;红树林分布的地区,均保持了较高的鸟类物种多样性。

同时,红树林是维持高渔业产量的主要因素;主要通过提供食物和庇护场所等途径来维持近海渔业的高产稳产。

红树林还具有大气净化功能、水体净化功能、土壤净化功能。“蓝碳明星”红树林的碳汇能力强、碳储存周期长;单位面积红树林的湿地固定的碳远高于森林生态系统,甚至是热带雨林,在防治气候变暖等方面可以起到消减碳排放量的积极作用。

在经济价值方面,红树林有三方面的作用:第一,木材提供,比如木榄、海莲,其主干通直;第二,养殖业苗种来源;第三,食用价值,如白骨壤果实和榄钱都可食用;第四,岸上养殖,如海鸭、养蜂。

抢救“消失的红树林”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披露的《2000—2020年世界红树林状况》报告显示,过去40年间,全球超过20%的红树林已经消失,保护红树林行动刻不容缓。

池塘养虾是造成红树林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2000年至2010年期间,31%的红树林消失面积归咎于这一因素,而这一比例在2010年至2020年期间降至21%。

自然萎缩是红树林消失的第二大原因。过去20年间,26%的红树林消失面积归咎于这一因素,如海平面上升和温度升高。

根据该组织测算,本世纪以来,全球遏止红树林消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尽管2000年至2020年间有67.7万公顷红树林消失,但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红树林消失的速度减缓了近四分之一。

红树林保护的利好迹象,从不同地域红树林增长恢复情况可窥一斑。

数据显示,亚洲拥有全球几乎一半的红树林,过去二十年,亚洲红树林净损失面积减少了54%,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在过去20年里实现红树林净增加的国家之一,非洲红树林净损失面积也有所减少。北美和中美洲则彻底扭转了损失趋势,2010年至2020年期间实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

“这些调研数据表明,各国正在采取积极措施遏止红树林消失,同时也提醒我们必须继续把红树林的恢复、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作为优先事项,以保障红树林为人类和地球提供的重要生态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林业司司长吴志民说。

不过,由于根系发达且功能多样,红树林具有较强的生存和修复能力,只要有适宜的条件,就能迅速生长并扩大规模。

吴志民表示,大约39.3万公顷的新生红树林在2000年时还没有红树林的地区生长,这相当于55万个足球场的面积,足以抵消过去20年全球红树林消失面积的一半以上。而在红树林面积增加的原因中,自然生长占过去20年新增红树林面积的82%,剩余的则是通过人工造林恢复。

2020年8月,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的《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到2025年,要营造和修复红树林1.88万公顷,预计到2025年我国红树林面积将达到3.6万公顷。

红树林是地球上最富碳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生物质和土壤储存了约62.3亿吨碳。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愈发严峻的背景下,国际社会越来越意识到红树林作为世界“森林资产”的重要性。

红树林保护见成效

广东共有红树林地面积1.1万公顷,是我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现有红树植物共18科24属27种,是红树林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推进红树林保护,广东从未停下脚步。2023年编制出台《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规划》,明确广东红树林年度营造任务,2024年计划营造2600公顷,修复1200公顷。今年3月,广东省林业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红树林管理的通知》,提出要统筹编制红树林保护修复规划,加快红树林营造和修复步伐,压实红树林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属地责任,严厉打击破坏红树林资源违法行为,实施红树林生态系统整体保护,促进红树林可持续发展。

2020年以来,海南省儋州市累计投入资金1.04亿元,组织实施了儋州市新州镇新英盐场红树林恢复造林、儋州市新州镇蓝田村和新盈湿地公园红树林恢复造林、儋州新英湾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和儋州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退塘还林工程等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成新造红树林371.06公顷,提前两年超额完成《海南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2—2025年)》下达儋州市营造红树林任务325公顷的目标。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持续加大红树林保护和修复力度,一方面把红树林资源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和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全面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并强化对红树林资源保护实行考核考评。其次,依托广西红树林监测与管理平台,健全管理机构和配备巡护人员,实施网格化巡护,严厉打击破坏湿地和红树林违法违规行为。2020年以来,广西共获得中央投资约5亿元支持红树林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全区累计营造红树林622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1639公顷,实现红树林面积逐年持续稳中有增。

科学导报记者李旭阳 综合报道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