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讯 为积极着眼回应群众期盼、保障民生福祉,着力解决乡镇级、村级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设施不健全不完善及监管不到位等问题,7月19日,太原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听民意办实事”项目推进会,对集中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安排、再部署。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闫文斌出席会议并讲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常世俊主持会议,市局领导班子成员、相关科室负责人及有关分局参会。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加强统筹调度,压实工作责任。一要做好任务分解。太原市生态环境局要牵头做好列入省清单任务的8个乡镇级、52个村级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任务分解工作,分管包片领导要深入一线,做好协调帮扶指导,各分局要明确整治目标,制定具体整治方案,按照“一源一策”明确整治措施、完成时限及责任人等,积极开展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按进度推进。二要紧扣节点。各县(市、区)要按照时间节点加大力度,全力推进,7月底前完成水源地标识牌安装任务,9月底前完成保护区内各类环境污染问题整改整治,10月底前全面完成“听民意办实事”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任务。三要做好工作调度。建立调度通报机制,定期调度项目开展情况、落实情况。各县(市、区)确定专人负责,按时报送进展情况表,对项目实行“台账”管理,全力推进项目按期完成,并选取报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群众办实事情况的典型事例。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严格标准,保证工作质效。各县(市、区)要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重点任务及验收标准》要求,严格按照程序标准和工作规范做好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做好“划、立、治”各项工作,对整治完成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项目逐个进行自评验收,做到“三规范一满意”,即“标识设施规范”“隔离防护规范”“监督管理规范”“人民群众满意”,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以考核促落实,以考核促提升。要完善制度机制,坚持边整治、边建设、边完善,针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深化源头治理,强化问题分析,注重举一反三,形成长效机制,确保重点问题整治和“听民意办实事”项目走在全省的前列。
王家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