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兰村泉域:擘画治水兴水绿色答卷

   2024-08-16 218

曾几何时,兰村泉域的泉水川流不息,泉水碧波荡漾,风景美不胜收…唐代诗人李频曾称赞兰村泉域为“泉分石洞千条碧,人在玉壶六月寒。”

据《山海经》记载,当年兰村泉域的冽石寒泉,水量极大,势始波涌,泉口蓄水为潭,潭水清澈见底。古人曾赋联赞曰:“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泉北有一小庙,刻有“灵泉”二字,相传是宋徽宗赵佶御书。烈石寒泉孕育了古老丰厚的水文化,更是闻名遐迩的古晋阳八景之一。

系统治理永不停步

兰村泉域位于太原市北郊上兰村,它主要是由烈石寒泉、大海子、小海子等多个泉眼汇流而成。其中,冽石寒泉最为有名,它北靠二龙山,东临窦大夫祠,称为旧阳曲八景之一的名胜景区。

记者驾车来到了尖草坪区窦大夫祠,只见淡绿的垂柳与清澈的池水相互映衬,勾勒出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山水画卷,让人陶醉其中,更加流连忘返……

兰村泉域岩溶地下水规模性开采始于1957年,随着城市发展,用水量增加,相继形成了兰村、枣沟、三给、胜利街、西张、太钢等特大型水厂进行规模开采,导致泉域岩溶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泉水枯竭,从而逐步成为全省最为严重的岩溶地下水超采区之一。

为了早日实现兰村泉域复流,1989年兰村泉域水资源保护办公室正式成立,负责兰村泉域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太原市水资源管理保护中心兰泉科科长郭建新说:“由于多年来人工开采量逐年增大,岩溶水位急剧下降,从而导致冽石寒泉于1988年彻底断流。”

郭建新告诉记者,兰村泉域主要由大气降雨在泉域正北、北西、北东部山区裸露溶岩区入渗,向盆地汇集。不仅如此,受到太原盆地边山大断层一侧第四系弱透水层阻挡,岩溶地下水溢流地表而形成,出露于太原市区上兰村汾河流入太原盆地的出口处。

同时,兰村泉域主要是以兰村泉水为自然排泄中心,其地下水是补、径、排关系比较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其对应的地表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行政区域涵盖了尖草坪区、阳曲县全境,杏花岭区大部分,迎泽区、古交市少部分地区。

兰村泉域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于1990年开始,为了让兰村泉域水位上升,太原市水资源管理保护中心还在兰村泉域安装了地下水自动监测设施,主要监测地下水开采量、地二水水位、地下水水质的动态变化。

1995年,经过省人大批准,我省颁布实施了《太原市兰村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该《条例》指出,兰村泉域水资源保护区范围包括东边界、南边界、西边界和北边界,兰村泉域水资源保护区按照水文地质特征和水资源保护的要求,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实行分级保护与管理等。

该《条例》的颁布,对依法保护兰村泉域,科学利用泉域水资源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2013年,我省正式开始施行该《条例》。

正在窦大夫祠附近游玩的游客张先生说:“这里自从有了水,我们带着孩子几乎每周都会来这里游玩,不仅能垂钓,还能进行露营,简直是夏日避暑的圣地。”

积极开展泉域保护

站在漫水桥附近,向远处眺望,高大的树木掩映在泉水的倒影中,水面波光粼粼,映衬出了两岸如诗如画的景色……

泉口蓄水为潭,清澈见底,冬天温、夏天凉,到了三伏天泉水竟能冰凉彻骨,故因此得名为“寒泉”。更有史书记载:“烈石寒泉水量极大,汾河得烈石寒泉,势始汹涌。泉水从数十丈高石壁的烈石山下涌出,气势雄伟,淙淙有声。”

记者了解,兰村泉域跨黄河与海河两大流域,黄河流域汾河水系面积为2199km2,海河流域滹沱河水系的温川河、东凌井河、北部箭杆河面积471km2。其中,区内最大的河流汾河,发源于管涔山南麓雷鸣寺,经静乐后流入汾河水库,过古交从扫石进入兰村泉域,在泉域界内总长度为45.5km,其中从扫石—兰村峡谷谷口长度为29.9km,从兰村峡谷—三给长度为15.6km,是兰村泉域的主干河流。

“兰村泉域汇水面积广,补、径、富、排过程相对独立,地下调节库容巨大、排泄集中,具备建立大型供水水源地的有利条件,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郭建新说,兰村泉域是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广布全区,岩性稳定,厚度大,碳酸盐岩地下水蕴藏丰富,是太原市的重要的供水水源和开采层位,研究岩溶形态——岩溶水的赋存、运移、排泄是至关重要的。

在引黄入并后,兰村泉域地下水位有了明显回升。在这期间,太原市还采取了关井压采、水源置换和汾河清水复流工程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兰村泉域泉水水位逐年上升,为兰村泉域复流创造了基础条件。

不仅如此,太原市水资源管理保护中心还完成了《兰村泉域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的编制,此《方案》将兰村泉域生态修复推上了快车道,兰村泉复流指日可待。

2023年,太原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太原市2022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兰村泉出现断流干涸或流量锐减”的问题,应制定兰村泉域生态修复实施方案,逐年压减地下水开采量,最终达到泉域地下水采补平衡。

现如今,太原市已经建成了较为完整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监测,为掌握地下水动态规律、科学管理及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加强泉域生态修复

夏季泉水盈盈,很多游客都来到悬泉寺享受泉水带来的凉爽惬意;漫步其中,不仅能欣赏到兰村泉的独特景色,更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游客沿着石板小路前行,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泉池,这些泉池有的宛如明镜,有的则如珠帘垂挂……

泉水叮咚,是生态友好的动听歌声。如今,太原市的蓝天白云已成为常态,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壮士断腕的决心,更离不开科学精准的结构性治理。

2023年,太原市水资源管理保护中心建设起了地下水水质监测网,它主要是由14个监测点组成,其中10个为岩溶地下水、1个是孔隙地下水、2个为地表水、1个则为污水。这些监测点主要分布在各大型水源地的补给区、径流区、集中开采区以及污染源附近,水质监测频率为1次/季,控制面积约600平方公里。

此外,兰村泉域范围内还建设有冶金、电力、煤炭、化工、机械、建材等30余家工业企业和多所大中专院校,附近还有许多4A级景区和5A级景区,主要有傅山园、窦大夫祠、汾河二库柳林河景区、悬泉寺以及“崛围山红叶”等风景名胜景区。

郭建新对记者表示:“自修复兰村泉域以来,多数企业都将自备井关闭了,地下水环境明显有了修复与改善。地上水清泉复流难度虽大,但在太原市水利部门的积极努力下,我们相信,兰村泉水奔涌的美景定会早日重现。”

“听说这里的泉水复流了,我们带着孩子专门过来看看。这里风景可真美,沿着牌楼、洞庭院一路走入园中,不仅可以感受大自然的到来的乐趣,还能感受傅山先生的精神世界。”来傅山园景区游玩的杨先生笑呵呵地说。

环境友好,泽被万物。环境变好的同时,也必将成为泉眼复流的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底色……

科学导报记者 范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