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刘文耀:躬耕三尺讲台 组团博弈人生

   2024-05-10 183

“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张扬的个性,但他的谨言慎行影响和浸润着我,踏实躬耕的精神平凡却又照耀着我。”这是学生阴世豪对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测控系主任刘文耀的印象,“刘老师每天是最早到实验室的,走得最晚的也是他,他以身作则,充分带动研究生的工作积极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除了学习方面,他对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态也十分关心,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想要成为大先生,就需有勇挑科研的大才、深耕教学的大爱。作为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师,刘文耀以此为奋斗目标,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他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赢得师生的高度认可与广泛好评。

无人机等小型无人装备目前是国家军事与科技博弈的重要力量,无人机发挥效能的关键就是它的传感与导航器件,被称为它的“眼睛”。为了给无人机配备体积与精度兼具的“眼睛”,刘文耀与团队开展了回音壁微腔的微光机电传感研究。为了赶进度,他们执行“白加黑(早午晚三班)”和“五加一(一周六天制)”的作息。2021年为了项目验收,他们封闭在学校近40天,既要做数据记录,又要调试样机,还要撰写报告,有时干脆就睡在实验室。

一本本实验记录,见证着团队的一次次研讨,一遍遍重复,也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刘文耀与团队率先开展腔光量子传感实验研究,形成一类兼具体积与精度优势的新型光量子微光学传感器,为未来小型化、超高精度传感开辟了新的途径;研制了惯性、力、磁等一系列兼具体积与精度优势的传感器;相关研究成果在第十一届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上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具备国内先进的谐振腔制备、噪声抑制、检测电路制备能力,实现了MOEMS系统的集成化制造,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多年来的努力,成就了刘文耀的学术荣耀,他相继被评为教授、博导。2023年,他再获殊荣,被评为“山西省优青”“山西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是10名获奖者中唯一一位来自高校的科技人才。

刚入职时,老教授张吉堂就曾对刘文耀说:“科研是用心活,教学是良心活。讲好课、育好人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激情,既要热心又要用心。”这句话刘文耀一直铭记在心。为了建设一门好课,他与团队选择了一门课时最长、综合性最强的课程,用了7年时间,建设成省一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为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在疫情期间录制30个线上资源;为了思政融合,挖掘了20个思政典型案例,建成思政案例库。他先后荣获省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

关于讲课,刘文耀认为,一定要认真备课,充满激情,不管时间多紧张,都要认真。在课堂上力求用生动的语言阐述枯燥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学术知识的兴趣。因此,刘文耀的课堂一度成为学院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近年来,他主讲《测控系统设计综合实践》《光电探测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外语》等4门本科生课程及《测控仪器前沿》等3门研究生课程。此外,他还编写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教材《光电探测技术与应用》,并担任副主编,以文字播撒下知识的火种。作为指导教师,他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和“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最终获得多个国家级、省级奖项。他连续5年在学生评教、督导评教中名列前茅,2019年被评为“山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培训专家”,2022年被评为“山西省师德楷模”,2023年被评为中北大学“师德先进个人”。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科研的探索永无止境,教学提升也永不停歇,刘文耀始终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怀揣教书育人使命,扎根中北,不断向着更高远的学术理想和人才培养目标迈进。

科学导报记者 杨洋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