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前,短平头高挑身材的小伙子武建平从山西电子技校车工专业毕业,他带着对机械加工的全部幻想,来到山西大众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当时他被分配到一个全部是进口设备的车间,当年全山西省唯一的20台数控加工中心就在这个车间,而这个车间也号称全公司技术实力最强的地方,带着对技术的痴迷,他充满兴奋。
入职后,武建平的第一个工作就是装配摩托车发动机,这让机械加工里永远排最前头的车工“高材生”有点心生凉意。谁都知道最有技术的就是“车、铣、刨、磨”这些开机床的,而装配在大家眼里就是熟练工,就是体力活,没啥技术含量,这一度让这个“新来的”徒工非常不满。
武建平心里虽然对这样的安排不乐意,但是一向个性要强的他却没有把不快写在脸上,而是转化在行动中。他凡事都要打个头阵,抢个先。很快,他以徒工中第一个学会全流程装配,装配速度最快,日装配量最高的崭新形象在新入职员工中脱颖而出,也引起了车间领导的关注。
俗话说的好,隔行如隔山,车工和数控加工中心相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想要独立操作数控加工中心,编程就是第一关。武建平是个行动派,他白天工余时间泡在加工中心班组问长问短,晚上则报了夜校学习,自己还订阅了很多杂志,观摩上面列举的加工案例、编程案例。功夫不负有心人,大概10个多月的时间,他通过自学实现了数控加工中心的入门,大部分零件他也能自己独立编程、并且实现全过程加工。一天中午,积累了很久经验的他,趁着一个师傅午休的时间,偷偷溜进班组,打开机床,编程、加工,现在回忆起来,他几乎是用战抖的手完成整个过程的。“虽然从旁看过多次别人操作,也知道要领和注意事项,但自己动手,还是免不了颤颤巍巍。”武建平对记者说。直到结束,他的心里都在打鼓。成品出来后,他小心翼翼对着图纸测量着每一个尺寸,不超差、尺寸合格,“完美!”他一声惊呼,简直高兴地要跳起来。
下午一上班,他拿着这项工件找到分管领导,说明自己能力,展示自己自学的成果,并要求调入数控加工班组。自然,私自开启机床就是违反车间纪律,也得受罚,但是他对数控的痴迷、努力自学和钻研的做法也受到了领导的认可,梦寐以求的工作调动也被领导批准了。这一年是2002年,距离武建平参加工作仅仅两年时间。
如愿以偿后,武建平全面发力,更加努力地钻研数控加工技术,他脑子活,能吃苦,在编程方面能琢磨,善思考,如何缩短走刀路径、如何化繁为简提升加工效率成为他重点攻关的项目。一次,一项某军工集团的重要部件需要加工,批量大,周期短,但是按照常规编程下来,加工一件的时间就需要2个小时,这样算下来根本没办法按期交付。车间让多个技术员设计优化编程,结果都不好,时间方面没有明显变化,武建平从直觉感觉到应该还有更好的编程方式,能够提高效率,他经过反复模拟、尝试,并同深圳等地技术高手交流,最终寻求到良好的解决方案,通过设计一个辅助工装,虽然需要多装卡一次,但是却能缩短75%的加工时间,完美地完成了这批任务,也获得了对方单位的赞誉。
随着车间任务越来越多,数控加工中心渐渐成为了加工的主力军,武建平加班加点也成为常态,单位任务繁忙时,他甚至嫌回家都是浪费时间,索性住在了单位。夜深人静时就是武建平静心钻研之际,在他的持之以恒和不断尝试下,多年来累计为车间改进数控编程方案20000余个,为分公司创造经济效益累计超过数百万,被大家成为“点子平”。而他自己也陆续获得公司级青年岗位能手、劳模,国控集团技术能手,三晋技术能手称号。在太原市总工会组织的多次职业技能比赛中名列前茅,并多次记三等功。2016年被评为太原市向上向善好青年。2021年荣获太原市五一劳动奖章。点点滴滴的荣誉,堆满了武建平的工具柜。武建平也因为工作突出成为了数控加工中心班组的班组长。
成为兵头将尾后,武建平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人再厉害,浑身是铁能捻几根钉,我要带出一个铁打的团队,才能战无不胜。”他总是说,“我们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我知道我们国家一直在倡导工匠精神,于我而言,沉下来,投入到工作中,一丝不苟对待每一个零件的加工,并且在数控加工这一行当里不断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追求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也是我的人生信条。”
科学导报记者 耿倩 通讯员 王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