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讯 记者武竹青 10月22日上午,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省灾后恢复重建最新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部门领导介绍了全省灾后恢复重建最新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西省灾情发生以来,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并制定印发了《山西省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根据《方案》要求,省直各部门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对灾区农房安全评估鉴定、近期能源保供和保取暖、损毁公路灾后恢复及沿线地质灾害排查处治、防止因灾返贫致贫救助帮扶和金融支持、灾后秋粮收购、灾后文物联合抢险保护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市还针对防止因灾返贫、推进农业“双减双抢”、加快恢复重建等制定了具体办法,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
目前,灾区除险排涝、房屋安全摸排、恢复受灾地区基础设施、恢复村容村貌、复工复产复学、全面启动返贫监测机制及摸底等工作基本完成,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灾区生产生活秩序总体稳定。
山西省应急管理厅表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为:在春节前全面恢复各类基础设施,对所有损毁房屋进行修缮重建,让受灾群众搬迁入住,保障受灾群众过一个欢乐温暖的春节。
为保证这一目标实现,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扎实做好灾害现场加固和灾害救助。目前,全省抽水排涝全面完成,河流决口全部封堵,各地正在对险情排除后的堤防进行加固,提升堤防质量。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气候异常,出现极寒天气的可能性较大,近几天气温下降较快,各级各部门正在完善灾区群众临时住房保暖防寒、卫生防疫等措施,让受灾的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看、不受冻、无大疫,确保灾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二是出台恢复重建专项方案和政策措施。各级各部门正在按照省政府恢复重建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制定并落实本地区、本部门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方案和专项方案。省有关部门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在财政、住房、税费、金融、土地、产业、就业等方面再出台一批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和帮扶办法,支持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三是加快损毁房屋修缮重建工作。按照《全省农村因灾受损农房重建修缮工作方案》《山西省洪涝灾区农房安全应急评估(鉴定)技术指南(暂行)》的要求,完成因灾倒损、受损房屋评估鉴定,对倒损和鉴定为C、D级的严重受损房屋逐一登记、统一公示、逐户制定重建修缮方案,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因灾受损房屋的修复加固和重建进度。
四是加快重大基础设施恢复进度。按照“先修复、后加固”的原则,对毁损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水闸、灌溉系统、农田基础设施等水利和农业生产设施,道路、桥梁、隧道涵洞、运输设施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电网设施、通信设施、长输管道、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专项的排查检查,全面进行除险加固,尽快恢复到灾前水平。
同时,按照远近结合、巩固提升的原则,重点围绕供水排水、供电、道路、桥涵、通信、水库、学校、医院、养老院、福利院、住宅等设施恢复重建,以及水利防洪、城市防涝、生态环境安全、应急物资储备、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文物修缮等,谋划梳理一批重大项目,建立灾后重建项目库,以项目建设助推灾后重建。通过1~3年的努力,全省重点河流和水利设施蓄洪排涝能力全面提升,城乡重大设施应对风险能力明显提升,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