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风来满眼春。近年来,“新质生产力”像吹动经济增长的春风,激发出时代进步的强劲动力,激励着众多企业对标提质、开拓创新、转型升级。
位于长治市沁源县的山西马军峪煤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军峪煤矿)抢抓机遇,不断强化产业创新、要素创新、科技创新,以厚积薄发之势奏响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乐章。
马军峪煤矿办公楼
在翠色盈盈,风光如画的五月,我们来到了马军峪煤矿。高耸入云的原煤仓,纵横交错的皮带栈桥,与四周葱郁的草木,在这片黄土高原上共同构筑起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强烈感受到高质量发展已深化到了马军峪煤矿改革、管理、创新、开放、党建等的方方面面。
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作为山西鹏飞集团的主力矿井,马军峪煤矿重科技、促创新,以“排头兵”的领跑姿态,走出了一条集数字化、智能化、节能高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科技引领,创新步履铿锵有力。“企业生产更安全、更有序,事关员工群众的福祉。打造智能化矿山是未来煤矿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加大科技投入,运用技术手段,实现科技兴安、减员提效,才是矿井发展的必然选择。”马军峪煤矿董事长曹王建如是说。
锚定创新航向,点燃科技引擎,近年来马军峪煤矿摁下了智能化建设“快进键”,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奋勇前行。2024年该矿深入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工作,持续在装备升级、减人提效上下功夫,对90304回风智能掘进工作面顺利通过省、市级监管部门验收工作。对902采区水仓智能化控制系统进行安装调试运行工作。目前除地面皮带集控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还需要进一部安装完善以外,主通风机不停风倒机系统也已安装完成。
在此基础上,马军峪煤矿积极推进新技术新工艺应用,90303综采工作面110工法施工工艺初显成效,除去留巷的设计、设备、材料等施工成本约3800万元,可创造经济效益约4250万元;90207工作面试行小煤柱开采工艺,切实提高了采区回采率,减少了资源浪费;2024年,该矿组建千米定向钻机施工队伍,全面接手鹏飞集团“5G”调度中心ZDY15000LD型定向钻机并新增一台ZDY6000LDK型定向钻机……智慧矿山的建设,将真正实现安全可靠化、管理高效化、效益最大化。
技术攻关,孕育科技兴企力量。山不拒抔土而成其高,海不拒滴水而成其深。近年来,马军峪煤矿将全员“双创”作为创效增盈的有力驱动和强大引擎,大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创新创效,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基层厚植创新沃土、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2024年,马军峪煤矿李强职工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山西省职工创新工作室”。如今,创新工作室正成为职工成长的大课堂、技术创新的孵化器、成果转化的中转站。
博采众家之长,契合自身实际,马军峪煤矿以“舍我其谁”的气魄与胆识,攻坚克难,强力推进,迈出了智慧矿山建设的坚实步伐。
扎根煤海的创新先锋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兴,企业兴。在马军峪煤矿,提起采掘技术员李鹏,人人都连连称赞。他用技术助力安全,用坚守保障安全,是安全生产的“把关人”;他坚持科技治安先行,强化综合治理,是采掘工作面全过程灾害风险预控的“探路者”;他踔厉奋发强管理,勇毅前行展作为,是科学释放安全经济产能道路上的“先锋官”。
李鹏在2025年“山西省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现场
从业十多年来,李鹏始终坚守“扎根煤海、奉献矿山”的初心使命,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把生产设备当成“挚友”,把采煤一线当成“责任田”,刻苦钻研,不断提升自己,一步步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鹏飞工匠”,并先后荣获长治市“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成为新时代煤炭行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典型代表。
勤学苦练,用技术解决矿井实际问题。近年来,李鹏凭着专注、执着、赤诚,在一次次技术革新中攻坚克难。他对90206工作面生产及通风系统进行优化调整,减少了掘进进尺760m,节约成本340万元;针对902采区边角煤回收难题,首次在矿井实施窄煤柱工作面开采布置,并利用智能化在线监测系统,使矿井902采区回采率提高了2%,减少煤炭资源损失量3.9万吨,创造经济效益1500万元;优化巷道支护参数,采用高强预应力锚索等综合手段,使矿井支护成本降低18%,巷道返修率从25%降至6%,三年来累计节约成本600余万元;攻克复杂地质构造技术难题,减少煤炭资源损失3万吨,为矿井节约成本1200余万元;通过对瓦斯进行综合治理,工作面月推进速度提高20%,并避免了瓦斯超限报警事故的发生。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以来,马军峪煤矿在90303综采工作面试验“110工法”,为做好顶板管理工作,李鹏多次深入一线现场,苦心钻研,虚心请教,最终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成功将锚索断裂率从35%降至4.8%,留巷段复用率突破92%,减少巷道掘进量1400米,节约支护成本1120万元。
示范引领,让工匠精神在煤海闪耀。“诸多成绩,种种荣誉,对于我既是激励和鼓舞,更是重担。只有培养更多的技术骨干,解决更多的实际难题,给矿山建设加上智慧大脑,努力攀爬智能化建设更高的山峰,才是我的心之所向。”李鹏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对矿井采掘技术不断创新的同时也不忘记人才梯队的培养,近年来,其技术团队中重点培养的16名青年技术骨干,6人得到职务晋升,10人获得职业技师资格,为集团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人才强企的基础。
“与乌金为舞,与矿灯为伴,既然选择了矿山,就要铁下心来干好本职,用自己过硬的本领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人生才有意义。”李鹏说。十多年来,他从青涩学子到技术专家,从普通党员到行业标兵,他用技术创新守护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矿工生命安全,把论文写在煤层深处,让工匠精神在煤海闪耀。
结语:
向峰而行再攀高,又乘春风浩荡时。马军峪煤矿将锚定新的历史方位,拉高质量标杆,持续深化改革,拓宽发展路径,建设智能产能,逐步做强做优做大,在安全发展的大道上用勇往直前、开拓进取的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王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