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走进这么专业的实验室,让我认识到了许多新奇有趣的实验仪器。”“这次活动开拓了我的眼界,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希望下次还能来体验。”……5月22日,山西农业大学龙城校区山西省后稷实验室(杂粮生物育种山西省实验室)举办的“了解杂粮,追求健康”科技周活动迎来了太原五中龙城校区初中部20多名师生参加。
山西省后稷实验室执行主任姜亮博士首先介绍了山西的地理地貌与杂粮资源积淀的关系,讲述了当前山西省在杂粮资源方面的优势,让同学们对杂粮有了新的认知,并了解了五谷杂粮的生长过程。在二楼的实验室,吕建珍副研究员介绍了五谷的演化历史与中华民族的渊源;张威博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就燕麦的功效、营养、生产情况及燕麦育种方向为师生们做了详细介绍;李璐博士如数家珍地向师生们讲解了植物根系的作用和根尖的结构、豆科植物特异的共生固氮作用和根瘤形成过程以及染色体、基因和DNA的关系。
“原来显微镜里的植物组织长这样!”见到实验室里各种高、精、尖的设备,同学们纷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众师生在现场利用光学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和相差显微镜分别观察了大豆根尖的结构、大豆根瘤以及小麦染色体的结构,切身体会显微镜里植物组织以及分子的微观世界,感受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奇妙。之后王利祥博士向同学们讲解了食用豆中富含的丰富元素,让同学们了解了食用豆作物能够与各自的根瘤菌互作进行结瘤固氮,在满足自身对氮素的较高需求外,还可以作为肥地倒插的关键作物,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代表植物。
“这个植物就是高粱——这个品种叫红糯16号,它是郎酒、泸州老窖、劲酒等酿酒企业的专用品种。”
“这个品种‘晋糯3号’出酒(醋)率高,酿造产品口感绵甜,深受酿造企业欢迎,已成为山西老陈醋、五粮液、郎酒等多家酿造企业的酿造专用品种之一。”王友梅博士和孟祥祥博士带大家在展览室就荞麦、黍稷、各型号高粱向师生们详细地介绍其生长、用途、营养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们一直在课本上学习知识,今天能够在实验室观察、接触这些杂粮作物,听教授们讲解这些杂粮作物的前世今生,学习课堂上未曾接触到的知识,相信对他们之后的学习、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太原五中龙城校区初中部生物武老师对《科学导报》记者说。
“对作物改良最快的途径就是利用生物技术对其进行基因组水平的靶向改造,再通过组织培养的手段快速获得改良后的植株,从而获得新型的种质材料。”在5楼遗传转化平台,高建华博士通过深入浅出的例子介绍了“植物分子改造的手术室”,并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外植体操作的无菌平台,让大家了解获取植物“外植体”的“手术室”,还让同学们体验了产生、培养愈伤组织,再逐步分化为芽、根,最终获得独立幼苗的“组织培养室”。最后由赵波博士给大家介绍了人工气候室的特点及应用,并带领同学们参观了组培成品,所有同学在“润物细无声”中不断收获知识……
今后,山西省后稷实验室将继续开展杂粮科普和实验室开放日等具有优势特点的系列活动,邀请青少年走进实验室,培育他们尊崇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激发他们热衷科学探索的兴趣,树立他们投身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远大志向,让他们真正地走近科学、爱上科学。
科学导报见习记者 魏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