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与媒体面对面现场
郑戈文:山西省种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种业是农业的命脉,是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今年,山西省召开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2年“三农”工作,部署2023年“三农”重点任务。蓝佛安书记部署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持续紧盯耕地、种子两个要害,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好南繁科研育种平台,扎实推进育种联合攻关,支持种业企业做大做强。
在接下来中心将着重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加快种质资源保护利用。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尽快编制发布山西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状况报告。
二是加强育种创新攻关。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持续开展玉米、小麦、大豆育种联合攻关,加快推出一批抗旱节水、省肥省药、品质优良、高产宜机的新品种,真正把山西省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种优势,以品种的不断突破,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工程,组织开展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品种观摩测产、高产竞赛,筛选当家品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是扶持种业企业做优做强。准确梳理种业企业类型,推动优势种业企业与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种业基地紧密对接,扶持种业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
四是推进种业基地建设。瞄准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的“五化”要求,布局建设一批农作物制种基地县和良种繁育基地,抓好玉米制种基地回归行动,推动优势生产基地入选国家级种业基地。
五是加大种业市场净化力度。持续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组织春秋季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夏季制种基地检查、冬季企业检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品种管理制度,强化技术和标准支撑,加快推进品种“身份证”管理,全面提高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
李灵芝: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园艺学院教授、蔬菜学博士
春季是山西各地蔬菜育苗、露地和塑料大棚春茬蔬菜定植高峰期,这一阶段的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性很强。同时,还要做好预防倒春寒、春旱等不利天气的准备。
针对当地的蔬菜茬口和不同的蔬菜种类特邀经验丰富的专家开展各专项技术培训,让菜农用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栽培蔬菜,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在预定或购买蔬菜苗时,需要向育苗公司咨询清楚是大田栽培,还是塑料大棚种植,不要选错品种。
露地或新建塑料大棚栽培蔬菜时,应选择前茬不用除草剂或轻用除草剂的地块,因为蔬菜作物对除草剂较敏感,会导致植株死亡或果实畸形的现象发生,经济效益损失较大。施肥应选用腐熟好的商品有机肥料,不用未腐熟的农家肥,避免蔬菜定植后烧苗。为补充营养,可同时撒入大量元素复合肥50公斤/亩,中微量元素肥20公斤/亩。
翻地前,至少提前2周浇透水,打底墒,有利于早春提高地温。深翻30厘米左右,至少2次。做畦时,畦面要平整,有利于供水均匀,不然会有涝死苗或干死苗的现象发生,造成减产。畦面还要光滑,铺膜后,密封好、不透气,不利于杂草生长。
侯冠辰:山西省名优土特新产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山西省酿品产业集群专家组成员、山西省财政厅第三方绩效评价专家
农户在春耕备耕之时,没办法精准预测出未来的市场行情,但是可以从市场营销、品牌塑造等生产后端为农户出谋划策。如果单从种植业方面说,没有好的品种、品质,就谈不上后端的市场和品牌。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首要任务是抓好春管春耕各项工作,下好春耕备耕“先手棋”,打好春耕备耕主动仗,因此要注意三点:选对方向、选好品种、选好农资,在源头奠定农品品质基础。再做好后期市场调研,做好加工,提高产品品质,利用好当下视频直播等工具做好全过程营销,蹚出一条山西特色农产品发展之路。
郭平毅: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山西省杂粮学会会长
土壤返浆是北方地区特有的自然现象,由于冬季寒冷,土体中的水分在冷凝和扩散的作用下,不断地向上层移动,在耕层聚集冻结。早春,气温开始回升,冻土层从上、下部向中间融化,在土体没有化透之前,上层中冻结的冰屑融化后不能下渗,从而形成返浆水,这一时期称为返浆期。
返浆期的土壤含水量达到了15%以上,而玉米、小麦、谷子、高粱、大豆等粮食作物种子发芽出苗所需的土壤最低含水量一般都在10%左右。返浆期的土壤含水量远远超过了作物种子发芽出苗所需的水分。因此,在春分到清明节气前后要抓紧土壤保墒,这对山西省大部分旱地播种保全苗壮苗及增产增收都意义重大。
那么,如何抓紧土壤的聚墒保墒呢?在土壤解冻达到3~4厘米深、昼消夜冻时,农户就要顶凌耙地,有条件时可以每消一层耙一层,纵横交错进行多次耙耱,切断土壤毛细管中水的运行,使化冻后的土壤水分蒸发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地面坷垃太多太大容易透风跑墒时,农户就要在土壤开始冻结后进行镇压,压碎地面坷垃,以使碎土比较严密地覆盖地面。
A:科学选种用种 提高播种质量
智慧生活报:春耕备耕忙,从哪些方面着手更有助于农户做好农作物播前准备,为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郭平毅:除了前面提到的土壤保墒,在种子、物资及装备方面也应做好准备。农作物品种很多,选用时应特别注意两方面。一是合法性。玉米、大豆、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选用农业行政部门审定的品种,未审定通过的品种不得经营推广,以免导致不必要的损失。二是适应性。目前市场上种子品种繁多,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力条件、栽培方式、种植茬口等选择对路的品种。
山西科技报:春季果园管理是果树全年管理的关键时期,农户在果树春耕备耕中有哪些常见问题,应如何科学应对?
李灵芝:特别提醒果农要防范“倒春寒”,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提出花期防冻的解决方案。另外,大棚果树和大田果树的春耕备耕也有很大区别。大棚果树的农户当下的主要工作是做好果树整个生长过程中的土肥水营养管理、花果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而大田果树现在正是休眠期,主要是要抓住萌芽前的时间节点,将整形修剪放在首要位置,通过修剪合理地调节果树的上下结构平衡打开光照,为果树的提质增效打下良好的基础。惊蛰过后,当外界气温达到16℃的时候,农户可进行果园的石硫合剂清园工作,针对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导报:前段时间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今年山西省主推品种,今年的主推品种与往年相比有哪些变化?做出这样的调整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郑戈文: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三件大事之一。种优则粮丰,粮食安全关键在种子,核心在品种。做好品种推广工作,让农民用好种种好粮,用好种多打粮,确保“中国碗装中国粮”“中国粮用中国种”,是我们农业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年,我们经过各市和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推荐,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论证,优选发布了适宜山西农业生产的主推品种71个,其中,主要粮油作物品种57个。这次发布的主推品种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聚焦产业需求。立足夯实粮食安全种源根基,围绕“稳粮扩油提单产”和实施农业“特”“优”战略重点任务,突出粮油作物,主推品种涵盖了玉米、小麦、大豆等主要农作物,马铃薯、谷子、高粱等我省特色优势作物,还有油菜、胡麻、芝麻、花生、向日葵等油料作物,真正把“藏粮于种”落实到位。二是突出高产高效。选出抗旱、优质、适应性广、品种兼优的优质种源。三是便于农民选种。今年发布的主推品种数量较往年有一定减少,玉米品种20个,小麦品种10个,大豆品种5个,谷子品种6个,高粱品种5个,马铃薯品种4个,其他油料品种7个。这些品种都是有试验支撑、生产检验的新品种,能够让广大农户和经营主体更快捷地选用好品种。
山西科技新闻网: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提出“山西农业的出路在特和优”,山西省在发展特优战略上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企业怎么做才能顺势而为?有哪些建议?
侯冠辰:特色专业镇上联城市、下接乡村,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纽带,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支点。山西省实施专业镇高质量发展战略,产业强镇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增长极、新引擎。山西省出台关于支持全省专业镇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坚持全产业链思维,把特优农业发展和专业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建设优质原料生产基地,为特优农产品提质增效打好基础,助力专业镇成为产业集聚的高地、城乡融合的沃土。
一些农业强市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做强特优农业品牌过程中,要注重对品牌的监管和保护,不断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将品牌创建与产业集群建设紧密结合,推进标准化生产,实施全过程质量监管,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为此有关部门特开展“做强特色优势农业品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计划,深入各地市县实地调研,特优农业发展和品牌建设情况,线上学习借鉴了其他省份的经验做法,给相关企业做梳理报告时带来很多启发。
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要提升特优品牌的科技创新能力,品牌建设必须要有过硬的产品质量,而过硬的产品质量又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此外,市场主体的“品牌意识”薄弱也影响着农产品的竞争力和生命力。要结合山西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实际,加强引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农产品品牌建设联席会议推进机制。围绕突显农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深度挖掘山西独特的历史文化,对产品形象、产品符号、产品内涵、产品文化等进行深度包装,让特色品牌脱颖而出。
科学导报记者 隋萌 刘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