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电子系主任董磊一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先后主讲本科生的《光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实践》《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分析》等课程,以及研究生的《光学系统设计》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原子物理学》的教学团队成员。
“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这是董磊任教的初心,也是他的为师之道。
董磊的一位武汉籍硕博连读学生,原本要在山西大学完成连续6年的硕博学习,董磊对他严格要求,期间还主动联系并资助其赴美国莱斯大学进行3个月的交流学习。在董磊悉心的指导下,他硕士第2年就发表了两篇SCI论文,并获得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但是,突然有一天他说不想读博了,想直接硕士毕业。在董磊的耐心询问下才获知,他的母亲刚做了一个手术,所以不想离家太远,怕照顾不到母亲。董磊非常赞他的想法,便主动利用合作关系为他联系武汉高校,最后这位同学在董磊的推荐下进入华中科技大学继续博士深造,既实现了孩子读博理想,又实现了孩子照顾亲人的愿望。
爱生如子,董磊教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师者厚德。在董磊指导的研究生中,1人获得国家优青项目资助、2人分别获得全国光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和提名奖、1人获得“王大珩”光学奖、7人获得国家奖学金;指导的本科生中,2组分别荣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国家一等奖和二等奖,1组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还有以上竞赛的省一等奖、特等奖3项;作为首席指导教师,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董磊作为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教授,在超高灵敏痕量气体在线检测领域更是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超高灵敏痕量气体在线检测技术在国家核电装置、智能电网等重大装备上都有重要应用,属于国家重大需求。董磊围绕着传统光声传感器存在响应慢、校准繁、无法多气体同步检测,难以实现痕量气体的超灵敏在线实时检测等关键技术瓶颈,提出了微型声腔谐振增强新原理,研制了腔增强的石英音叉光谱测声模块,将探测灵敏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提出了拍频光声传感新原理,发展了免校准快速检测技术,首次在腔增强石英谐振光声传感器中实现了气体的免校准快速在线检测,响应时间从10s减少到70ms;提出了基频与泛频联合振动测量新原理,发展了多气体同时检测的新技术,首次用单只腔增强石英谐振光声传感器实现了≥3种气体的同时检测。
此外,董磊研制的系列新型光声传感器,在核电装备、国家电网、环境监测领域实现了重要应用,其所在研究团队2021年入选“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022年获“山西省五四青年奖状”称号。
科学导报记者 王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