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吴新智: 以澄净的心灵与远古对话

   2021-12-10 230

吴新智院士在为学生讲解头骨模型 ■ 资料图

1  书海无涯救国梦

 1928年6月2日,吴新智出生在安徽省合肥县。4岁时,略通文字的妈妈开始教他识字;5岁时,家人让他跟着亲戚共同聘请的家庭教师李斯民学习国文。

  “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吴崇让堂”“敬惜字纸”等家庭传统,培养了他对文化发自内心的亲近感,从而养成爱好读书的习惯。

  吴新智的四伯吴鼎和经营的协和药房里有一部分藏书,吴新智常常钻入药房如饥似渴地阅读。当年龄相仿的兄弟在敞厅或堂屋里玩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他却独自窝在角落里阅览司马光砸缸、木兰从军、王祥卧冰等典故。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躲避战乱,吴新智一家人搬到四川乐山脚下。战乱与流离时期,年纪尚小的他愈加沉稳,潜心学习,是县立群众教育馆图书室的常客。

  1939年,日本飞机轰炸乐山,吴新智的家不幸被毁,好在家人无恙。这件事更坚定了他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报国的决心。上学时,吴新智一直是年级第一,以奖学金支撑学业。

  因为母亲体弱多病,吴新智一直以报考医学院学医为理想。因为政治形势与现实因素,他先后进入国立武汉大学法律系、同济大学医学院和国立上海医学院学习。

  这期间的学习积累增长了他的医学知识,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对他以后开展古人类学研究,特别是不完整的古人类化石信息的提取和判断工作大有裨益。


2  弃医从古见天地

 1951年,吴新智到大连医学院进修。选专业时,他综合考虑自身理想和倾向,在生理、病理、药理及解剖等方向里,最终选择了解剖学。人类学家吴汝康教授是他所在的解剖学教研组主任。由此,吴新智第一次接触到古人类学,慢慢了解并迷上古人类学。

  在吴汝康教授的鼓励下,1955年吴新智报考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并于1957年3月进入中国科学院学习。

  1965年,他与研究地质学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的同事在陕西蓝田进行发掘研究。1966年2月,吴新智的研究报告《陕西蓝田公王岭猿人地点1965年发掘报告》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发表。

  197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举办纪念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00周年纪念讨论会。大会上,吴新智与张银运发表了《中国古人类研究报告》,提出我国古人类在一些形态特征上存在明显的相似性,他们之间的体质发展有着肯定的连续性。

  1984年,他与两位外国人类学家联名提出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说,主张现今的四大人种分别起源于中国、非洲等多个地区,他们在各自的地区相对独立地连续进化,互相间有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使得全人类发展成一个多型种——智人。

  最开始,吴新智的“现代人多地区起源假说”并不占有什么优势,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观点。

  在硝烟四起的学术论战之中,他愈加潜心科研,总结了中国地区古人类的一些共同形态特征。这些特征是其它地区古人类所少有的,特别是这些特征共聚于一个头骨的情况更不见于其它地区。他还发现有一些化石的个别特征,与中国大多数化石的共同特征不同,却与欧洲尼安德特人多见的特征一致,显示出基因交流即“杂交”的情况。

  基于此,1998年,吴新智为我国的人类进化提出新的假说——“连续进化、附带杂交”。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1999年,71岁的他开始从头学习生物学知识,尤其是分子生物学中与人类进化相关的前沿进展。最终,他借由对DNA的研究,通过实验和科学的推理论证,找到了能佐证自己学说的证据,轰动了世界。

  也是在这一年,他当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在这个假说与“非洲起源说”一起,成为人类起源问题中的影响最大的两个学说。


3  从心所学乐陶陶

  在吴新智的办公室,桌上放着一个头盖骨,帘后整整齐齐摆着20多个骷髅。这不是恶作剧,而是一位痴迷人类起源的古人类学家的一片痴心。

  刚接触古人类学的时候,吴新智只是不想虚耗时间,一心跟着吴汝康教授埋头苦干。回忆起来,他乐呵呵地说:“反正什么事情都是,你好好干就能干出一点小小的成绩,一有点成绩就有点乐趣,乐趣多了慢慢就喜欢了,时不时还有点小happy,这就越陷越深了。”

  他调侃自己的专业是不能供人吃饭穿衣,只是增添生活色彩的“胡椒面”。学科小,资源上不可避免受到挤压,所以他常劝后辈,看开一些,看长远一些,尽量把精力投入在学术上,不要在别的地方分心;遇事要隐忍,不要人为制造不愉快,尽量使学科发展顺遂一些。

  他总是说,科学研究是个长远的事,熬夜伤身体不划算,不如顾好身体多干几年。“活久一点嘛,就能工作更久一点,说不定还能看到更多新的研究成果。”

  对于古人类学,吴新智有着自己更加深刻的理解。“地球起源、山川变化,生命怎么发展,人是从哪儿来的,世界观是怎么形成的?人的起源是其中一部分。我们这代人是受唯物主义教育的,古人类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基础的一部分。它有哲学的意义。”

  吴新智曾说:“我的人生接近尾声,学习和工作已经脱离为了谋生和追求事业的阶段,而是将其作为乐趣,偶有所悟便觉一乐,有利健康。”他也正是如己所说,以一颗乐陶陶的求学之心,一生在古人类学的海洋里诉说着生命的情愫。

 吴新智(1928年6月2日~2021年12月4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荣誉讲席教授。主要研究现代人起源,开创并推动我国灵长类解剖学和法医人类学研究,领导并参加发现郧西和淅川的直立人、丁村等处智人化石和古人类进化材料。在1984年与国外同行联名提出多地区进化学说,成为迄今关于这个问题争论的两个最主要假说之一。综合研究我国人类进化历史,提出河网状的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假说,得到广泛认同。


治学名言

吴新智心语

地球起源、山川变化,生命怎么发展,人是从哪儿来的,世界观是怎么形成的?人的起源是其中一部分。我们这代人是受唯物主义教育的,古人类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基础的一部分。它有哲学的意义。


  我跟外国同行提出,中国现代人的祖先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中国猿人的后代,另一部分是才从非洲过来的,现在这种假设还在争论之中。


  看开一些,看长远一些,尽量把精力投入在学术上,不要在别的地方分心。


  反正什么事情都是,你好好干就能干出一点小小的成绩,一有点成绩就有点乐趣,乐趣多了慢慢就喜欢了,时不时还有点小happy,这就越陷越深了。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为人在世,有所得,又必定会有所失;有所失,必有所得,要善于抉择,看淡得失。


吴新智院士正在办公室做研究 ■ 资料图


延伸阅读

死里逃生家国恨

1939年8月19日中午,吴新智和妹妹吴新清、弟弟吴新国在家帮助妈妈打扫卫生。突然响起了空袭警报,但大家都习以为常,认为乐山不过是个不重要的小县城,日本侵略军的飞机不会轰炸乐山,重庆等大城市才是日本侵略军轰炸的重点。

  平日中午父亲都无暇回家,但那天父亲幸好回家,一入家门就大喊“赶紧躲到外面去”。

  听到父亲的喊声,一家人迅速从房子里跑出来,刚跑出屋子躲在一堵大墙下,就看到日本飞机投下的炸弹在强烈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瞬间尘土飞扬,伸手不见五指(房屋为砖木结构,年深日久积蓄的大量尘土被巨震突然扬起)。

  大家惊呆了,不知道过了多久忽听妹妹喊了声:“妈!”大家才回过神来,天昏地暗中父亲挨次呼喊亲人的名字,等很长时间才能看清人影。幸运的是五口人都没有受到损伤,但居住的木房已经全部坍塌,生活用品都被压在房梁下。

  巷口也被大火封住,大家纷纷涌向巷子尽头的小学操场。父母将从废墟中捡出的小皮箱交给三个孩子看管,又返回废墟抢救衣物。巷子尽头的土墙被人推倒后人们蜂拥而出,吴新智和弟弟、妹妹抬着小皮箱被裹挟着逃了出去,到了一个小山坡等待,傍晚时分才与父母相聚。

  日后知晓,日本侵略军飞机除了投下炸弹外,还投下很多燃烧弹,因此炸弹爆炸后还是硝烟弥漫,大半城区都被烧光了,街上到处是烧焦变黑的残缺尸体。家仇国恨更坚定了吴新智努力拼搏学习科学知识报国的决心。


不改初衷向杏林


吴新智上中学的费用依靠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奖学金,如果接着能上大学就可以享受国家的“贷金”资助。

  当时大学的录取率非常低,他考虑如果高中毕业后不能马上考进大学,便不得不靠父母吃饭。为避免增加家里生活负担,他决定提前考大学。

  吴新智原来理想是报考医学院学习医学,成为自由职业者,方便为体弱多病的母亲看病,但西迁的国立武汉大学没有医学院。

  而距离乐山较近的医学院校,只有成都的华西大学医学院和重庆的中央大学医学院(他当时不知道上海医学院也已迁到重庆)。但实际上,就算是较近的医学院校,它们距离乐山还是很远,来往参加考试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支出,吴新智不希望家里为此没有把握的事多承担费用。所以,最终他报考了国立武汉大学的法律系。

  吴新智为了实现当医生的理想和保持享受借贷金的资格,一边读国立武汉大学法律系,主要是在家自修;一边仍旧在附属中学读高中三年级,以便1946年能有高中毕业文凭报考医学院。

  1946年暑假,吴新智读完高中三年级顺利获得毕业证书,也获得大学一年级的学分和“复原护照”。

  正好此时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收缩在大后方的网点,父亲吴瑞庭被调往上海,全家便离开乐山一起去往上海。

  深秋到达上海时,大部分学校考试已经结束,仅余沈阳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山东大学医学院尚可报考,吴新智立即参加招生考试,因成绩较好同时被三所学校录取,最终决定入读名气最大并且离家较近的同济大学医学院。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