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正是青春好风景 千报万刊喜相逢——重大事件专题集报人李毅帅的故事

   2022-05-10 66

春暖花开,万物润生,又一个绚烂绽放的季节悄然掀起帷幕。4月26日,李毅帅兴奋地用“美篇”向人们“报喜”,苦寻数年的刊有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报道的《全无敌》(即《云南日报》)终于收入囊中。至此,他用10年时间千方百计集藏报道“两弹一星”的中央和省级党报,全部收藏在了“李毅帅藏报馆”,成为全国集藏“两弹一星”党报最完整的集报人。

图片

李毅帅收藏的“两弹一星”专题报

“今天的报纸就是明天的历史。收藏报纸,可以说就是收藏历史。”五一劳动节这天,在位于太原市北营社区的李毅帅藏报馆,李毅帅直爽地打开了话匣子,“收藏研究报纸,对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都是很有意义的事儿。我集报十余年,现已集藏50余个专题12000多份报刊,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两弹一星’报纸……”言谈间,尽显他的执着与钻研。

这间藏报馆,是李毅帅家里的阁楼,简朴、优雅,别致有加。循建筑格局,藏报馆分设藏报、藏书两个区域,处处洋溢着浓郁书香气。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风景,年轻气盛的李毅帅执着于报刊集藏,用阅读装扮着自己最美好的人生季节。

一则温情故事

李毅帅介绍他收藏的1964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号外

老话说:“乱世黄金,盛世古董。”当今祥和盛世,文化复兴,经济活跃,文玩收藏深深融入人们生活当中。生于1986年11月的李毅帅,言谈豪爽,举手投足间不乏儒雅文化气。他对报纸收藏情有独钟,短短十余年,集报成果让人刮目相看。

 说起与集报“结缘”,一则温情的故事,始终珍藏在他心中。“那是12年前的春天,我爱人,当时还是女朋友,快过22岁生日了。我想送她一份礼物,就在网上输入‘生日礼物’查看,第一次发现还有‘生日报’。”李毅帅详细查看有关“生日报”的信息,越看越觉得有意思,“‘生日报’是人们出生当天国家出版发行的报纸,具有‘感受生命之初’的文化价值,当作生日礼物赠送,这确实很有创意,很特别。”从小就有收藏爱好的李毅帅,一下子相中这份生日礼物,经过反复查找,订购到了1988年4月1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

 生日这天,李毅帅神秘地送上“生日报”,女朋友又惊又喜。惊的是,旧报纸还能当礼物?喜的是,作为小学教师的她,对这份礼物既喜欢又珍视。“看到女朋友对生日礼物的喜欢劲儿,我很高兴,而且对报纸有了一种特别情愫。”之后,他展开这期《人民日报》仔细把玩、认真研读,愈加爱不释手。特别是头版头条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的新闻,让他第一次从报纸“新闻”读到了“历史”,这勾起了他久违的收藏情结。

 李毅帅打小喜欢收集纸币、粮票等物品,特别是邮票收藏,至今都让他欲罢不能。从11岁开始,到现在他已收藏近30多册4000余枚珍贵邮票。小时候,为了收集邮票,他经常把自家小饭店攒下的酒瓶、易拉罐,变卖后到太原南宫邮市买新邮,逐渐形成了收藏的执着劲儿;成年后,为了使邮票这种“画面文化”能让人读懂,他自行设计制作邮票展示册,将一组组有故事的邮票用文字展示出来,培养了他对收藏进行系统研究的钻研劲儿。

 2010年的春暖花开,注定要镌刻在李毅帅的记忆年轮。

 这年,一份“生日报”让他与报纸“偶然”结缘,那种“特别情愫”使他开始关注报纸收藏。“当时,我还不知道集报这个行业。年轻人习惯上网,一有空儿我就在网络上搜罗刊发过重大事件的报纸。”他依靠网络,知道了“集报”,学到了集报知识,看到了许多珍贵老报纸。打小形成的收藏情结,让他自然地走上了集报之路。

一份执着追求
图片

李毅帅在他的藏报馆

 “集邮20多年来,我觉得邮票画面感强,但不直观。要让大众了解一枚或一组邮票所表达的意思,就得查找许多资料,再用文字写出来附在邮票旁边。而报纸就不一样了,每期内容都是历史的文字记载,直接阅读就可以了。”李毅帅对报纸收藏情有独钟,首先欣赏于报纸的传播表达,“报纸就是历史书,表达直观,这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

 与“钟情”紧密相随的便是执着。从2010年买到“生日报”起,本着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偏爱,李毅帅开始执着于集藏刊发重大事件报纸:庆祝建党、庆祝建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城市解放、开国大典、“两弹一星”、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北京奥运会、航空航天……一张张虽已泛黄仍飘墨香的老报纸,一份份虽已陈旧仍显生机的老刊物,历经千山万水,经常从全国各地寄到他手中。

 每每收到这些报刊,李毅帅总是迫不及待地展开,仔细欣赏,用心研读。“每收到一份报纸,就给我一次惊喜;每阅读一期报纸,总让我感触万千。”兴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收藏的这些报刊逐渐多起来,我忽然觉得有点杂乱,是不是应该像集邮一样,分类别、成系统地收藏?”有了想法,他便琢磨起来。

 天赐良缘。2014年一个偶然机会,李毅帅结识两位山西集报同行,并被推荐加入本省集报行业组织。“这个组织的成员,不是集报大咖,就是卓有成就,个个‘身怀绝技’。”他一脸敬重地说。于是,马不停蹄,李毅帅逐个“登门学艺”,向集报大咖求经问道,与报友良师切磋交流。经过一番参观学习,并接受报友悉心指导,他确立了“重大事件专题集报”之路。有了明确目标,找准发展方向,李毅帅这位八零后年轻人,抛弃吃喝玩乐,把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统统用在了找报、藏报、读报、研报上。

 “记得2015年5月一个夜晚,一个专业网店拍卖1949年4月26日出版的《晋中日报》。我浏览了这份报纸内容,觉得特别珍贵,志在必得。”李毅帅讲起一份珍品报纸来历,记忆犹新,“结果,大费周章,耗时半个通宵,经过190多个回合竞价才拍下。当时,一直坐在电脑前,紧盯着屏幕特别累,我都是咬牙坚持下来的。”他一边讲述,一边站起,从身后藏报架上搬过一本“山西城市解放专题”报册翻开,找出他说的这份《晋中日报》给我们看:头版头条是新华社电讯稿《我军解放南京》,倒头条配发新华社社论《庆祝南京解放》;头版二条是新华社前线急电稿《太原宣告解放》,配发该报长篇社论《切实整理财政肃清混乱》。眼见为实,这份报纸的珍贵,也就显而易见了。

 靠着一份执着的不懈追求劲儿,李毅帅的重大事件专题集报越来越丰富。截至今年五一节,他收藏到的重大事件专题报刊,有新中国成立前20余个专题1000多份;新中国成立后30余个专题11000多份。其中,“两弹一星”专题报达620余种;航空航天系列专题报300余种。另外,收藏有《邸报》《国民》等清末、民国报刊近百种,有关重大历史事件的专题史料500余份。

 在报友建议和帮助下,经过充分整理归纳,2016年10月他创建了“李毅帅藏报馆”。著名新闻学学者、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解放军中将邵华泽将军和中国新闻史学界泰斗、中国新闻史学会首任会长方汉奇先生,先后为他的藏报馆题写馆名,并亲笔复函予以鼓励。

一种精神弘扬

图片

读书学习成为李毅帅的生活必需

 2021年9月29日,新华社报道了党中央批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46种伟大精神予以发布,其中有“两弹一星”精神。

 当这则消息通过新华社电讯传遍全球时,李毅帅异常激动,因为这46种伟大精神关联着一系列重大事件,其中许多事件都能够在他的专题集报中再现,尤其是他的“两弹一星”专题集报,更叫人赞叹不已。“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我国科技工作者从‘一穷二白’起步创造了‘两弹一星’伟业,铸就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李毅帅说,“我要系统研究这些报纸,充分利用藏品,采取报展、演讲等多种形式,宣传科技工作者事迹,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让‘两弹一星’精神闪耀永不磨灭的时代光芒。”

 的确,“两弹一星”专题集报,被李毅帅列为他藏报馆“镇馆之宝”,这不仅因为在种类和数量上蔚为壮观,更在系统性展现我国“两弹一星”伟业、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上意义非凡。

 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出版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号外传遍中华大地,国人无比振奋!李毅帅从2011年9月收藏到这份号外,到今年4月26日入藏最后一份省级党报《全无敌》,他收藏的“两弹一星”专题报纸达620余种。其中,《人民日报》“两弹一星”先后8份当日号外(喜报)、8份次日正报完整收藏;除港、澳、台地区外,当时全国29个省级党报和《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文汇报》全部收藏。再其中,收藏有“两弹一星”各报刊号外、喜报110余种。

 近年来,李毅帅藏报馆吸引不少人慕名参观。人们惊叹这里“两弹一星”专题报蔚为壮观,更惊异于这位年轻人对集报的执着。“确实是,收藏这些报刊耗费了我很大心血,特别是‘两弹一星’专题,时间久远,报纸又分散,要成系统收藏,难度不言而喻。”接着,他讲述了收藏《全无敌》的曲折经过。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央媒体和各省党报对此报道的报纸,他竭尽全力搜寻,纷纷收入藏报馆。到最后只剩《云南日报》,数年时间都难觅其踪。绝不甘心的李毅帅,想尽一切办法搜寻,数次致电云南日报社,最后在报社档案室得到答复:1967年《云南日报》从5月22日起更名《全无敌》了。所以,报道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的云南省党报叫《全无敌》。“怪不得一直找不到这份《云南日报》,寻找的目标就是错的。这回找对了,很快我就收藏到了这份报纸。”

一个生活态度
图片

李毅帅在藏报馆研究报刊

 在李毅帅藏报馆的藏书区,挨墙立起一人多高书橱,六七层橱格错落有致,里面的图书满得快要溢出来。立足观看,会发现此处图书与琳琅满目的藏报“遥相呼应”:大部分都是历史、收藏和新闻学、报刊史图书,集报、藏报,学习、研究,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我的学历不高,知识有限。要做好集报研究,只能靠不断读书学习。”李毅帅谦逊地说。他坚持每天读书至少半小时,遇上节假日,只要没其他事,他会在藏报馆一呆大半天,读书、研报,乐此不彼。

 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民阅读”第九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多读书、读好书、建设书香社会成为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就说,读书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也正在努力把读书学习,坚持作为自己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一个良好的生活态度。”李毅帅说,他和亲友经常翻阅他收藏的报刊,这些内容有趣、版面精美、记载着昨天历史、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报刊,让他们从中学到不少知识,而且在阅读中享受到快乐人生。

 “集报于个人,服务于人民,奉献于社会”,这是李毅帅始终坚持的原则。随着集报规模不断增大,他就利用自己的报刊资源,积极服务推进“全民阅读,书香社会”建设。他筛选集报精品编印了《故纸记忆》画册免费赠阅,让自己的藏报馆“流动”起来,推动全民阅读。同时,从2019年开始,他先后在太原解放纪念馆、晋商博物馆、平遥古城、太原北工人文化宫等地,义务举办主题报展十多次,传播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

 今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返回。次日,全国各大报纸纷纷推出精美版面予以报道。李毅帅又忙得不亦乐乎,为他的航空航天系列专题集报增添新成员……


科学导报记者 曹俊卿 文/图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