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苍黄百年路,信念如磐一脉承。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置身“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雄健的精神”支撑。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当下,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已成为中学生求知领域中的热点,对中学生进行党史教育,也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的重点。无疑,中学历史教育承担着这样的使命和责任。
现在我就以历史课渗透为抓手学党史,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第一,立足历史教材,进行党史教育
部编版《初中历史》要求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要“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从而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而要落实这一教学目标,关键在于紧扣课标,立足教材,优化教学方案。因而挖掘教材所提供的本质和精华是加深党史学习,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
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注意党史教育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在依靠群众、联系群众,为人民谋利益的过程中,形成了艰苦朴素、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斗争精神,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并注意搜集红色小故事,鼓励学生向革命先烈学习,树立远大志向,让党的优良传统在学生心中扎根,让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世代相传。
第二、根据学情,突出重点,落到实处
中学生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强,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因此,党史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等,使青少年知道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中所经历的艰辛和曲折,领悟革命果实的来之不易。二是党的重要领导人。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牢记他们的丰功伟绩。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革命和建设成果。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改革开放、“一带一路”等。通过大量史实学习,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第三、挖掘本地资源,拓宽学习渠道
教育是多种途径、方式和手段的结果。党史教育既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还要充分挖掘晋城本地的红色资源,如红色三杰纪念馆、长江支队纪念林、南石店李先念旧居、东常村展览馆等,通过开展红色研学行、英模报告会、党史图片展、老战士讲故事、老物件里的党史、党史知识竞赛、党史专题学习、读书分享等形式,开展党史教育,在课堂外营造学习党史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展板、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德育周报等载体,搭建学习平台,增加党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可以利用节假日如清明、五四、建党、建军、国庆等开展党史主题教育活动,弘扬革命精神,增强爱国情感。深刻的党史教育结合多种课外活动形式展开,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
第四、端正学生态度,确保学习实效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集体智慧的结晶,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要彻底内化理解,并非易事。因此,要培养学生持之以恒,长期主义的学习态度,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同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学习,更要主动思考,切勿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榜样的感召超越时空,精神的力量无坚不摧。党史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既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更是为学生今后的实践提供了法宝。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当代青少年的信仰之火熊熊燃烧,让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绵延不绝,只有将党史读懂、学透、悟深,才能成为坚定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教师也藉此提高阅历,丰富视野,净化思想。党史教育应该而且必须引起每一位历史教师的高度重视,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作者单位:晋城市第七中学校 卢辰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