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海内外晋商晋才助力山西转型发展大会院士专家座谈会在太原召开。省委副书记蓝佛安出席并讲话。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安丽,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岩出席。副省长王一新主持。
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赵阳升、毛明、彭练矛,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许健民、郭桂蓉、金涌、周丰峻、戴浩、岳光溪、罗锡文、康红普、黄庆学14位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和工作经历,紧密联系国家战略,立足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围绕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搭建科技研发平台、壮大特色优势农业、引育优秀创新人才等不同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真知灼见。
受楼阳生书记和林武省长委托,蓝佛安代表省委、省政府对长期以来院士专家给予山西发展的指导、帮助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山西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情况。他说,借助中部博览会举办院士专家座谈会,并成立院士工作站、院士创新中心和国家级学会服务站,彰显了省委、省政府牢记领袖嘱托,打造一流创新生态、致力转型发展蹚新路的坚定决心,表明了尊才尚才、用才兴才、求贤若渴的鲜明态度。当前山西正处于“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更加需要院士专家的鼎力相助。真诚希望各位院士专家继续关心支持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深化专家咨询服务合作联系,助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助推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创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为山西跻身中部崛起前列贡献智慧力量。山西将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进一步实施一流人才政策、搭建一流工作平台、提供一流服务保障,积极为院士专家在晋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全力打造创新创造的舞台、成果转化的平台、科学普及的讲台,让各位院士专家更好地助力山西转型,实现人生价值。
座谈结束后,蓝佛安为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院士工作站、山西友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榆社县古脊椎动物化石研究院士工作站、山西省文化遗产保护院士科技创新中心、山西北方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级学会服务站授牌。
汇聚专家智慧 建言转型发展
——14位两院院士观点集粹(根据录音摘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
山西的发展,要科学引领、技术布局,要靠吸引人才。最近一段时间看到山西,我们有很重要的观点改变,人才流动起来了,引智工作做得非常好,我觉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最近,生物产业在山西发展也比较快,山西也可以有基础研究,更为重要的把这些技术研究能够转化到实践中,真正做到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山西未来的发展,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路径,必须要思考国际国内两个形势,或者两个挑战。现在的形势,百年不遇之大变局。在这个大变局下,现在提出国际国内双循环,山西怎么做?在这种情况下,给我们山西与东南沿海和华中合作的机会,按照现在的定位,把科学和技术抓好,科学上,联系沿海城市和教育,通过大的科研机构把科研项目合作起来。在技术层面,把一些项目引进来,把企业引进来,抓住发展机会。
科学院中国院士毛明:
我建议山西能更加紧紧地抓住三大转型发展机遇:
第一个转型发展机遇,新能源,碳达峰、碳中和。煤作为一种能源现在在转型,碳达峰和碳中和也是我们国家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战略。
第二个就是现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大方向。国内很多的对标、示范的城市都可以学习,把城市、企业、社会做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就能获得很大的发展。
第三个,人民生活,山西的文化历史非常地深厚,多发展一些旅游这方面的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
助力山西省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三方面建议:
一、针对流域区域水生态环境治理,开展国土空间数字化的顶层规划设计,尤其是涉及黄河保护问题方面,要统筹考虑,树立现代化的思维理念,将各行政区域发展和生态环保与流域区域大格局发展和全域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定量化、数字化来分析。
二、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消除水体黑臭,做好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的衔接,构建和谐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加强“蓝绿融合”、做好“灰绿结合”。
三、抢抓机遇发展环保产业,强化科技支持、技术研发,推进山西省环保产业发展,带动产业量跨界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桂蓉:
山西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有很多的红色旅游圣地,在文化旅游,山西教育文化收集,这些方面目前也应该予以重视,或许改变我们山西面貌的一条小路。
人工智能也好、大数据挖掘也好,如果及早做科普宣传、科普讲座,大家理解神经网络,涉及人脑问题、人工智能范畴、大数据范畴,根据制定,山西会发展更好,希望山西用人工智能、用大数据、用新的科技来落实绿色发展,或者制造智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丰峻:
山西历史悠久,古建筑非常多,古文化灿烂。第一,要加强加大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加强传承发展条件的解释。从法律法规层面做好文物保护,要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使得保护工作有章可循。第二,要加强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文物保护涉及的文化、学科、专业很多,同时也涉及单位之间,因此,要将产学研联合起来。第三,雁门关可以采用硅光技术,山西有条件发展这个技术,将来产业发展势必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文物的保护也是非常有益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岳光溪:
这次关于国家的碳达峰、碳中和,对山西作为能源大省来说提出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如何把这工作做好,应该说给全国做示范,这点我充满信心。
比如说现在清华大学在山西建研究院,实验室团队进驻到期了,已经报上去了,尽快落实。第二,我们和华南关系非常近,他们华能集团特别希望在山西,用山西省大量煤矸石以及山西省大量的风电再生能源,在山西晋中组建,直接送到南方,山西省集体承担高效解决碳达峰问题目的,这是非常重要的项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红普:
在新形势下,怎么样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围绕开发、安全、绿色、智能及利用方面清洁低碳高效这两个主题,我提几点建议:第一,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能源发展对策的一定要顶层设计开始。第二,加大煤炭和可再生能源的深度融合和需求发展。第三,我们只搞煤炭开发,一定要因地制宜、分类分级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第四,做好山西生态文章,建议省里顶层设计、全局部署,根据各个煤矿的特点来解决好煤矿废气综合利用和生态治理这些关键技术。第五,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阳升:
一方面是科研成果产业化在山西落地,同时在落地过程中,可以把很多的人才同步落地,这样就实现了成果在山西落地和人才在山西落地。
山西省出台了类似于投资问责一类的条例,我感觉在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业示范这个问题上,不应该对其约束。在真正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的投资或者示范工程的投资,我们不应该等同于一般的商业开发的投资去追责、问责,给他套一个枷锁,这样发展起来非常困难,实际上阻碍了我们科技产业化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彭练矛:
在山西做薄膜电子的研究院,将来可以从碳基电子入手,做高性能的芯片,可以和各种各样的机理兼容,覆盖了很多应用领域,碳基将会带来新的机会。山西本来没有那么多负担,也没有很大竞争对手。一旦做起来,我相信对未来山西、对中国的芯片产业会产生一些非常积极的影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健民:
第一,项目管理。提出来人要重视负责,还要专门学习有关先进国家在这方面宏观管理经验。
第二,做项目要循序渐进,拿住才做,如果拿不住,宁可放低一点,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气象报道上,项目要根据条件一步步来。
第三,我是做气象的,现在4到5天气象大概能报准,但是对流现在报不准,冰雹对流、强对流。今年武汉出现龙卷风,江苏北部出现大风,这样的强对流,我们现在还不能够完全掌握,但是我们会努力尽可能做到气象预报准确,希望社会对气象上有一个宽容理解。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
山西是一个农业多品种、有特色的省,怎么把山西的杂粮高品种的生态、生物技术,提高发展前途?可以减少肥料,提高产量,保证产能不变,而且要口感好。现在肥料从辅肥发展到侧重施肥,各种不同作物不同肥料,打造特色的农业,高附加值的农业。生物技术在新的条件下,因为植物阳光的能力,水的植物它利用阳光的能力要大于露生植物4倍以上。通过发酵,一氧化碳发酵做酒精,不用粮食做酒精,生物技术是大的文章做。只要我们换了思路,山西一片光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浩:
第一,要发展山西省应急产能,特别是在服务产业领域,特别是在服务产业领域,加强数字产业,应该以应急产业服务为突破口。第二,发展山西应急管理,应当以应急管理平台为抓手,并且到数字政府总体规划中去。我注意到山西省级应急管理平台正在招标,我们建设各级应急智慧管理中心、城市智慧大脑,要掌握调度资源、评估结果,应急管理中心的建设应该说是我们当前发展的一个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
第一,关于山西的耕地保护,要做好顶层设计,平原地区主要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土地平整,难点重点是丘陵山区、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宜粮则粮、宜果则果、宜树则树。对于山西来说,土地资源更宝贵,耕种,更要做好顶层设计。第二,关于在山西怎样发挥种业,打好种业翻身仗,种植业和养殖业都重要,对于山西来说,当前重点是粮食作物,粮食作物里面杂粮、大豆,还有水果等,这方面要予以更多关注。第三,要大力研发适应山西发展的农业机械,山西自身加大农机研发力度,也可以和国内优势单位联合研发适应山西的机械。第四,项目带动,重点招商引资,通过一些好的项目,带着农民干,更好地推动农业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庆学:
要解决碳中和、碳达峰问题,必须破解煤炭这个环节问题,否则实现不了双碳目标,山西要做好这项工作,紧紧抓住创新这个要素,大力推进煤炭清洁低碳绿色高效利用,在这个领域大力推进,大力推进能源革命。第一,供给侧革命,智能开采、少人开采、通风开采。第二,消费侧革命,煤瓦斯主要是燃烧,发电为主,继续往前推进,能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同时也能产生新业态。第三,能源技术革命,建议山西省大力发展甲醇,煤制氢气,焦炉制氢成本低,发展氢能汽车。第四,建议在能源革命及碳中和、碳达峰方面,建立大常规、搭建大平台,设立大项目,汇集全国的资源、人才资源快速往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