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从“半条被子”故事体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1-05-14 152

摘要:“半条被子”是长征途中发生的故事,即女红军赠与湖南郴州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半条被子,生动地彰显了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自觉被坚守,它们源于已故的历史,却依然能够作用于新时代的长征路,其内涵表现为: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高尚品质,对革命理想事业忠诚坚定的信念,敢于吃苦、敢于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关键词:共产党人;初心;使命;人民

深入理解和感悟初心和使命,不仅要从当下对未来进行展望,更要深刻把握它们的历史逻辑,铭记中国共产党经历的苦难与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初心”和“使命”时是这样描述的,他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实现,如何继续坚持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仍然需要党和人民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就是“半条被子”的故事。当时,反动势力打探消息得知红军要经过汝城,便在红军抵达前对各个村庄大肆进行反面宣传,许多村民受到影响纷纷离家跑进山里躲避,而村民徐解秀因孩子生病留于家中。11月7日,三名女红军欲借宿徐家,善良的徐解秀同意了。女红军临走时见徐家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便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成两半,将那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一家。“什么叫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这个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血脉相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一、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半条被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团结和依靠人民是长征胜利的重大保证,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保证。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也深谙“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一科学原理,并紧紧依靠人民,努力做到一切为了人民。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共产党的组成、性质、宗旨和目标进行了说明,认为共产党源于广泛的人民群众,源于无产阶级,并且由无产阶级中最积极、最坚定的分子组成,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它在成立之初就向世界宣布,我们党代表无产阶级,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一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指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二是“承认无产阶级专政”;三是“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四是“联合第三国际”。《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指出:“在政治斗争中,在反对军阀主义和官僚制度的斗争中,在争取言论、出版、集会自由的斗争中,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我们的《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及“三大历史贡献”和“三个伟大飞跃”,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性深深浸润在党性和党魂之中。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重大课题变成了“生存”和“复兴”,即如何求得民族独立和解放、如何实现民族复兴。回想中国近代史,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次次探求和救亡都化成了泡沫。中国共产党的出现,让中华民族脱离了苦海。党成立后便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一切剥削和压迫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由衰落到扭转命运并持续走向复兴、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重要之处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因此初心催使,历史选择,人民拥护,使命必达。


二、对革命理想事业忠诚坚定的信念

马克思在年少时就写下:“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工农红军之所以能在那么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优良作风,甚至甘愿牺牲生命,靠的就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对于自身职业以及革命理想事业忠诚坚定的信念及信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都十分关注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他们热情支持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反对封建压迫,科学分析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高度重视中国革命对于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的发展对于世界的意义。因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信仰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团结带领人民在各个历史阶段,取得一个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成就。可以说,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史,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就是学习如何正确运用和创新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作用到实践中去的历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也正是在思想的指引、信仰的鼓舞、信念的支撑下,中国革命的形势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遵义会议前我们的革命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但我们党通过确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者毛泽东同志为中心指导后终于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尽管工业落后的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因一些条件和基础的限制,我们只能停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而要达到共产主义社会,必须经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按成熟程度分为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阶段。因此,从共产主义阶段论中得出,要处理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共产主义较高阶段的关系,其实就是要处理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最高的革命理想即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关系,因为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更好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实现。因此无论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还是改革发展过程中,都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能脱离现实,不能逾越这个阶段而去做其他阶段的事情。所以以往经验带来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没有真正处理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关系,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果走了弯路。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探索和发展的新时期,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也不断壮大,毛泽东思想之后陆续产出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正是这些与时俱进、不断自我革新的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和信仰,滋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灵魂,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三、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漫漫征途,野菜、草根、树皮充饥,淌水过河、爬雪山、过沼泽……在这样艰难险恶的环境和条件下,孕育和催生了红军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甘于付出、甘于奉献,甚至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正如还在中学时期的马克思就在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为人类而献身”既是这篇文章的中心,也是作为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一生的精神和价值追求,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马克思都为着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斗争,他在各个国家播撒共产主义的火种,即使自己和家人食不果腹,甚至儿子因生活拮据不幸夭折,他也毅然走在革命征途上。同样,我们民族也有这样一群人,有的为了实现我们的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牺牲自己的幸福甚至是性命。为了让人民安宁幸福生活、让祖国稳定发展伫立在祖国边疆的边防战士,为了民族振兴终生献给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为了国富民强甘愿扎根在基层角落的公务人员……这些人,他们可能不自知,却实实在在的为大多数人作出了牺牲。

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获取胜利是理想,艰苦奋斗才是现实,但理想并不等同于现实,要实现理想就会要进行革命和斗争。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带领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治疗”各种“旧病根”、“收拾”各种“烂摊子”,克服困难坚持搞社会主义建设,把旧中国变了一个新模样。正如《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刘少奇认为,能不能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共产党员修身的一个重要标志和途径:共产党员“要担负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要完成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就要提升个人修养即到实践中去锻炼、去吃苦;共产党员“不能脱离革命的实践”,要在“无产阶级群众的实际革命运动”这样的修养环境中去接受改造、获得真知;共产党员应当“自觉地去经受长期的社会革命斗争,并在这种斗争中改造社会、改造自己”。他强调,培养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共产党员进行个人修养的首要条件。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想要筑牢执政根基,永葆生机活力,薪火相传,更要培养好、发扬好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到今天,要持续不断地向深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继续奋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需要我们党带领人民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

“半条被子”故事里,女红军在临走前曾对村民徐解秀说:“等以后我们解放了、和平了,我们还会回到这里来看你们,买床新的被子给你们。”尽管徐解秀老人没有等到女红军,她们最后可能牺牲在长征途中或是战场上,但其实,红军给徐解秀老人送新被子的承诺已经实现了,因为不忘初心、承前启后的共产党人做到了:人民群众等来了新中国的曙光——人民群众真正掌握了民主政权。如今,共产党人不仅送来了新被子,更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梦寐以求脱贫致富的小康梦。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85年前,那一条长征路上,红军战士时刻坚守党性、昂扬乐观斗志,勇敢转移、顽强抗争,赢得了人民群众无条件支持和拥护,使人民自觉成为了革命胜利最坚实的后盾。他们送茶水送鸡蛋、送自家好不容易积攒的粮食、送亲手缝制的衣物,他们献出仅有的木门、铁铜,他们奋不顾身的掩护伤员,他们是幕后英雄,是长征胜利的助力军。同样“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也是我们新长征路上的制胜法宝,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只是共产党人的梦想,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是共产党人守护初心和使命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02).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7]习近平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 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N].人民日报,2017-11-1.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章程[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5.

[1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N].人民日报,2019-5-14(01).

[12]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N].人民日报,2019-6-1(01).

[13]肖贵清.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

[14]曲青山.从三个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J].中共党史研究,2019.

[15]汪青松.“不忘初心”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J].2016.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晓露)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