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在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航产业园园区,大同轻型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装配车间内十几架功能各异的轻型飞机一字排开,相当显眼。
“这些轻型飞机轻盈、灵动,具有轻便、使用要求低等特点。”大同轻型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光耀介绍:“轻型飞机可以应用在旅游、交通、应急等方面,还有一些通用航空的企业也可利用轻型飞机提供航空器材、驾驶培训等综合服务。”
近年来,大同轻型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在无人机制造、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及运营、低空旅游等方面发力,打造大同航空产业新引擎。
2019年8月,大同获批为山西省通航建设示范市,标志着大同市已将通用航空作为全市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和政策环境,助力大同在通航领域率先“起飞”。大同轻型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作为大同通航产业园引进的首家企业,着力发展生产、销售、维修、培训全链条产业。
据悉,园区组装的各类轻型飞机一年销售量在50架左右,主要客户群体是通用航空的企业,用做航空器驾驶员执照的培训。当前,园区已引进德国轻型飞机研发制造、美国传奇飞机制造和美国艾尔飞斯克航材制造等项目,收购了多个欧洲先进机型的知识产权,办理多个型号飞机的中国民用航空局适航认证,并被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确定为“运动类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技能考点”。
一路向前的“大同轻飞”发挥着引领带动作用,不仅引进了全球领先的轻型飞机制造技术,更为大同培养了一批有能力的轻型飞机制造人才。该公司分别与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和大同市体育运动学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以共同推动大同市航空运动和通航运营人才培训,促进大同市通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公司每年都会邀请德国方面的专家,对员工进行手把手的培训,确保他们完全熟练掌握制造技术,具备生产能力。”潘光耀说。
据介绍,未来大同轻飞将以建设通航示范市为契机,大力发展低空旅游、教育培训、短途运输、应急保障等,打造通航“生态旅游”和“乐享飞行”两大领域航空品牌;扩大研发生产,力争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完成自转旋翼机的生产线的建设投产;与高校合作推动未来航空器研发制造。全力打造集制造体系、资产体系、通航体系于一体的通航生态圈,形成特色优势明显的大同通航产业模式,让通航产业在大同“飞”起来。
(马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