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康淑瑰:以数学为基 育创新之才

   2025-04-21 8

康淑瑰(前排中)与青年教师一起研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她既是国家级一流课程的开拓者,又是科研创新的领军人;既是学生眼中的严师慈母,更是青年教师心中的引路人。她用四十余年时光诠释教育真谛,成为融合教学实践与科研攻关的典范,在数学教育与科研领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她就是山西大同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康淑瑰。

“作为教师如何权衡科研与教学投入的两难,如何在个人学术发展与教学创新之间做出取舍,如何做好学科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协调,如何真正做到回归人才培养的初心,这是多数人都遇到过的问题,我的感悟是科研与教学不矛盾,做好科研,才能做好教学。”4月14日,康淑瑰对《科学导报》记者说,“在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的交汇点上,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地位愈发凸显。如何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成为高校教师的重要使命。”

作为首批国家一流课程《泛函分析》的负责人,康淑瑰对数学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数学不是冷冰冰的符号游戏,而是认识世界的思维体操。”她将“问题驱动式+案例教学法”引入抽象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教育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所承载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打通抽象理论与实际应用的壁垒,让晦涩难懂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可感。

在康淑瑰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严谨的数学推导,更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理念的革新使她的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她负责的课程也是山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作为主要参与者,康淑瑰多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她带领学院教师积极为服务本省基础教育事业作贡献,完成多批次国培计划任务;指导青年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励。康淑瑰始终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拥有无限的潜能与潜力,通过学习教育、实践教育、研究教育、创新教育,给予学生温暖的教育。

在科研领域,康淑瑰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及其应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丰富了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相关成果获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她始终坚持“科研服务地方”的理念,与大同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完成多项调研报告,这种“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态度,展现了一位学者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彰显了基础学科服务地方经济的潜力。

康淑瑰在工作中注意让学生学会科技创新的方法,传承知识,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让学生在校期间体会山西大同大学的温度、温暖与温情,让学生在山西大同大学的4年成为他们人生中最重要、最闪亮、最富有魅力的时光,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有创造力、包容力和亲和力的“同大人”。

谈及自己最自豪的成就,康淑瑰笑着说:“是我的学生们。”她创新实施的“导师+项目+竞赛”培养模式成效显著: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培养的学生中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杰出人才。

“康老师教会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位已成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的学生深情回忆道,“她总是鼓励我们要有探索精神,敢于挑战难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育人理念,正在通过她的学生们继续传承和发扬。

山西省教学名师、山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五一劳动奖章、“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新时代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山西省高校“131”领军人才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优秀班主任、百名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面对诸多荣誉,康淑瑰始终保持谦逊:“这些荣誉属于整个团队,是对团队的肯定,更是鞭策。我们要继续努力,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见证学生的成长,学生满意是我最大的幸福。”如今,康淑瑰依然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她正带领团队开展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学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积极探索数学与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继续贡献力量。

四十余载春华秋实,康淑瑰用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诠释了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四有”好老师的生动写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正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科学导报记者 王小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