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平正在剪纸创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更多的是要承担起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这句质朴而坚定的话语,出自吕梁市临县市级剪纸技艺传承人刘小平之口。多年来,她宛如一位不知疲倦的文化使者,以一把剪刀、一方红纸为“武器”,在传承剪纸艺术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将剪纸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各个角落。
平日里,刘小平的身影频繁穿梭于社区、学校、企业,甚至田间地头。她毫无保留地免费宣传剪纸文化,耐心传授剪纸技艺。剪纸早已不是简单的手工创作,而是深深烙印进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如同呼吸一般自然且不可或缺。
踏入刘小平的家,仿佛瞬间走进了一个奇幻的剪纸王国。一幅幅精雕细琢、美轮美奂的剪纸作品,将整个房间装点得充满艺术气息。瞧那俏皮灵动的小猴,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纸上蹦出;奔驰如飞的骏马,像呼啸而过的风;展翅翱翔的凤凰,散发着祥瑞的光芒,这些动物剪纸无一不活灵活现。而荷花在纸间绽放出高洁之美,菊花展现着淡雅之姿,牡丹尽显雍容华贵,花草剪纸同样栩栩如生……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刘小平对剪纸艺术的执着热爱,以及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感悟。
刘小平的剪纸创作堪称一绝,构思大胆且随性洒脱。她无需提前画图,也不用依靠笔记辅助,仅凭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世间万物。在她眼中,生活处处皆素材。她剪出的作品姿态万千、创意非凡、内涵高雅。她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法师,能巧妙地将万物的神韵气魄与人类细腻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画面都在心里,给我一把剪刀和纸片,我就能剪出看到的事物形态。”刘小平说得云淡风轻。在临县乡野间长大的她,自幼便与山水花鸟、田园劳作相伴。看山,山的巍峨雄浑印在心底;看水,水的灵动柔美融入灵魂;看花鸟鱼虫,它们的活泼可爱成为灵感源泉;看田耕布织,劳动的质朴画面深深刻画。凡是她目睹过的景象,经她之手都能以剪纸的形式生动呈现,不仅形似,更是神似。凭借这高超技艺,她还为几家酒店量身打造了别具一格的剪纸酒店文化,让传统剪纸艺术在现代商业空间中焕发光彩。也正因如此,她的众多作品收获广泛赞誉,在各类比赛中多次斩获大奖。
她的剪纸作品《哺》《课子图》《孝悌图》荣获“中国梦·幸福家庭”全国大赛二等奖。其中《哺》描绘了动物间温暖的哺育场景,细腻的线条传递出深沉母爱;《梁祝》以其凄美浪漫的爱情故事为蓝本,被中华文化促进剪纸艺术委员会收藏;作品《母爱》荣获“三晋巧姐”优秀奖,展现出女性温柔坚韧的一面;《计生政协暖人心》荣获“中国梦·计生情”全国大赛优秀奖,以独特视角反映社会主题;作品《赵中元系列故事》专门为央视拍摄的大型纪录片《临县人》设计并被采用,成为记录地方人文历史的独特载体。2017年,在全省职工手艺大赛中,刘小平更是技压群雄,荣获一等奖并荣记个人“一等功”。
“一幅剪纸画就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一次传承就是一次民族文化血脉的赓续。”多年来,刘小平始终将“坚守与传承”当作自己一生的使命。她巧妙地将剪纸艺术与社会责任紧密相连,多次自发组织开展剪纸公益培训班,不辞辛劳地培训学员,人数多达千余名。同时,她积极主动走进社区、小学、职业学院以及乡村,开设丰富多彩的剪纸课堂教学。课堂上,她耐心细致地讲解剪纸技巧,亲手示范每一个动作,将自己对剪纸的热爱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下一代。她坚信,剪纸艺术的未来在年轻一代手中,只有让孩子们从小接触、感受剪纸的独特魅力,才能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之情。她还大力倡导将非遗文化融入旅游、教育等多个领域,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潜力,让其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才是无穷的。”谈及文化传承的责任与担当,刘小平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踌躇满志。她深知,传承非遗文化的道路漫长而艰辛,但她愿做那一颗火种,点燃更多人对剪纸艺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火,携手众人,共同守护和传承这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
科学导报记者 马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