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品尝舌尖上的三晋美味——读《寻味山西》有感

   2025-04-14 11

最近一位厨师朋友赠送了我一本由洛阳市作协会员张曼灵撰写、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美食类书籍《寻味山西》。张曼灵喜欢美食和旅游,曾多次旅居山西,发表美食、旅游散文等,且多次在征文中获奖。

我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山西人,品读《寻味山西》更有一番滋味。正如书中开篇简介所述,山西不仅历史悠久,也有着独特的面食美食文化,很多游客来山西旅游其实是被这里的特色美食所吸引……

地域特色成就山西美食文化

不能要求全天下的人都对山西美食情有独钟,但对山西美食情有独钟的人却大有人在,在《寻味山西》的“诱惑”下,我找到一些美食制作师傅,在师傅们的美食灵感与情结的感召下,对山西美食的历史成因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正如《寻味山西》所述,地域性造就了山西的特色美味。

“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蒸、煮、烹三个大类,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300种之多。”山西盛世技工学校一位负责人介绍,“山西尤以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中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

太原市是山西美食的汇聚地,星罗棋布的街市消化和吸收了山西各地的美食。比如太原清徐的“梢梅”,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面食小吃,形如梅花,洁白晶莹,皮薄馅多,肥而不腻,清香可口。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最初由山西人王老板在北京经营,后因乾隆皇帝的题字而名声大噪。

流传于山西晋中、清徐一带的特色面食——沾片子,是一种以蔬菜打底的面食。沾片子到底是“菜”还是“饭”,很难说清,因为它将二者紧密地结合了起来,不仅让人们品尝到了菜的清香,同时又填饱了肚子。

在大同,刀削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早、中、晚三餐,还是作为零食,刀削面都是大同人的首选。大同人喜爱刀削面的原因不仅是其独特的口感,更因为刀削面代表了大同的城市特色和文化传承。

粗粮细作山西人的实践和创新

山西独特的地理位置为杂粮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拥有杂粮品类上百种,被誉为“小杂粮王国”。粗粮细作因此成了山西独有的特色。

山西粗粮制作的品种包括高粱、马铃薯、红薯、莜麦、荞麦、藜麦、小米、黄米、糜米、甜糯玉米、红芸豆、大豆、豌豆、蚕豆和绿豆等,不仅种类繁多,且在山西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莜面”是山西雁北及晋东南一带人钟爱的主要美食之一,当地的家庭主妇以能做出可口的莜面食品为傲。街面上,大到高档餐厅,小到街角小吃排档,都能做出可口正宗的莜面饸饹、莜面鱼儿、莜面窝窝等美食。

山西人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创新,将粗粮制作成各种美味食品,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还丰富了饮食文化。这种饮食方式不仅体现了山西人对食材的充分利用和对生活的热爱,也成为山西人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特色小吃山西人打心里的喜爱

山西的名小吃不仅具有美食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

“炸油糕”是山西的传统美食之一,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都少不了它的身影。油糕以黄米面或糯米面为主要原料,包上豆沙、红枣等馅料,下油锅炸至金黄酥脆。咬上一口,外皮酥脆,内馅香甜,口感软糯,让人回味无穷。

“浑源凉粉”是山西浑源的传统小吃,以其口感爽滑、味道鲜美而备受喜爱。

“石头饼”具有悠久的历史,以面粉、鸡蛋、食用油等为主要原料,将面团放在烧热的石头上烙制而成。石头饼色泽金黄,口感酥脆,味道香甜,是山西百姓喜爱的美食之一。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林语堂先生曾说:“人世间如果有任何事值得我们郑重其事的,不是宗教,也不是学问,而是吃!”可见,美食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一件多么认真和值得追求的事情。山西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许多风味美食,从民间到酒楼、从国内到国外,美食的美名传播越来越广。

科学导报记者 武竹青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