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一坛老醋里的三晋文化密码——读《酸香天下:益源庆醋文化史话》有感

   2025-04-14 4

在太原市繁华的桥头街上,一座青砖灰瓦的古建筑静静矗立,门楣上“益源庆”三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座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老醋坊,不仅见证了太原城六百余年的沧桑变迁,更承载着山西老陈醋最纯正的血脉。这部由山西文化学者、醋史专家王文清所著的《酸香天下:益源庆醋文化史话》以“中华老字号”益源庆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填补了山西省醋文化研究和山西中华老字号企业史的空白,为我们揭开了这坛“液体活化石”背后的文化密码。

翻开这本散发着醋香的书,一幅跨越六个世纪的晋醋文化长卷徐徐展开。多年来,王文清查资料、走醋企、寻遗址、访传人,致力于山西醋文化的研究,从浩瀚典籍和醋文化遗存中挖掘山西醋文化史料,终于完成了这部山西醋文化的发展全史。他通过梳理大量珍贵史料,将益源庆的历史追溯到明洪武年间(1368~1398)。当时,朱元璋之子朱棡被封晋王,其王府厨房专设醋坊,这就是益源庆的前身。

《酸香天下:益源庆醋文化史话》对山西醋文化进行了宏观的回顾与梳理、思考与总结,描摹了现实生活中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醋文化众生相。此书有三个突破:一是在地域上实现突破。虽然立足于山西,却置身于全国的大背景之下,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反映的是整个国人的意识,醋文化里的历史、掌故、人物、风情、礼仪,均为全国人民所熟知和遵循,这就使得这部地域和行业文化著作有了普遍意义。二是在视觉上实现突破。描写文化和历史的书籍往往会显得很枯燥乏味,有遥远的隔膜感。但是此书以当下的视觉,带着“平民情怀”和“草根精神”,从日常生活说起,以作者自身富含的当代信息,激活沉重干枯的历史,使得故事有源泉、有温度、有表情,鲜活且灵动。三是在思想上实现突破。通过弘扬醋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这部书通过对山西醋文化的研究,从中国醋文化历史的时光隧道走进益源庆,再从益源庆醋文化中了解和品味中国醋。其中许多珍贵史料和历史图片,也为研究中国醋史、酿造史、商业史提供了大量线索。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人物和事件,都与醋有着极深的渊源,直接或间接折射出山西醋文化的魅力。书中提到,明清以来,洪洞大槐树移民和晋商的盐路、茶路、走西口、闯关东等过往,将山西醋和酿醋技术东传西渐、南延北伸走向全国,又在各地扎根延伸,产生了当地的地方名醋,奠定了当今食醋产业格局,而山西则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醋的根祖。书中还整理了许多古今诗词、小说、戏曲、书画、史籍,也都记载、描述和颂扬了山西醋。近现代,山西醋在中国醋界也创造了众多“之最”和第一。山西醋文化中不仅有山西好味道,还有中国好故事,山西醋书写了华夏文明里的山西自信、工艺传统里的山西自信、商业品质里的山西自信。

酿醋如做人,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了益源庆独特的“五步酿醋法”——选料必用晋中平原的优质红高粱;发酵讲究“冬不过寒,夏不过热”;熏醅时必须用果木慢火细熏;淋醋时要做到“头醋不苦,二醋不淡”;最后的陈酿过程更是要经历“夏伏晒,冬捞冰”的淬炼。

《酸香天下》最动人的部分,是作者对“醋文化”的深入解读。书中指出,在山西人的生活中,醋早已超越调味品的范畴:新生儿要用醋“开荤”、结婚要用醋“添喜”、建房要用醋“净宅”……这些习俗构成了独特的“醋俗文化圈”。在太原及周边地区,至今保留着上百条与醋有关的老街名、老字号和民间谚语,如“醋坊巷”“醋市街”“吃饭没醋,不如吃土”等,这些都是活着的文化记忆。

合上这本厚重的著作,耳边仿佛又响起益源庆老作坊里师傅们翻醅的声响,鼻尖似乎又飘来那缕熟悉的酸香。这缕穿越600年的酸香,不仅飘在太原的街巷里,更飘在每一个山西人的记忆深处。益源庆的故事,就是山西人自己的故事;这坛老醋的滋味,就是家乡最本真的滋味。

科学导报记者 王小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