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李志刚:三尺讲台 “数”绽芳华

   2025-04-10 10

李志刚(右一)应邀赴中原工学院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有这样一位教师,默默耕耘在数学教学的第一线,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他就是基础课教学部数学教研室的李志刚。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李志刚不仅在教学上精益求精,更在科研领域不断探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的双重使命。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育是心灵的启迪;用逻辑演绎真理,用爱心点燃智慧。在数学的世界里,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在教育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潜力。愿以严谨治学,以耐心育人,用数学的眼光探索世界,用教育的力量点亮未来。”3月21日,李志刚对《科学导报》记者说道。作为一名致力于教育事业的青年学者,他坚信教育与科研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2021年6月,李志刚博士毕业后进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工作。入职之初,他就以第一名的好成绩完成了“有效教学设计与实践”的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他主讲《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是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石。然而,数学课程的抽象性和难度常常让学生望而生畏。为此,李志刚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力求将复杂的数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数学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更像是一门语言。”这是李志刚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在课堂上,他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再通过数学工具解决问题。他的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学生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李老师的课让我对数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一名大二学生告诉记者,“他总能将枯燥的公式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我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正是这种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让李志刚的课堂深受学生欢迎,他的教学评价常年位居学院前列。

除了教学,李志刚在科研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主要从事孤立子与可积系统的研究,尤其在浅水波模型的适定性问题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通过变分原理,李志刚首次提出了具有轨道稳定尖峰解的非平凡高阶浅水波模型,并通过改进李雅普诺夫控制方法,首次证明了一个具有任意分量的Novikov系统尖峰解的轨道稳定性。近年来,他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省级和校级教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7篇、核心期刊2篇。“科研是教学的延伸,也是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李志刚表示。他始终认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通过科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中,实现科研反哺教学。为此,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参加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最新的科研动态。

在科研过程中,李志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曾带领学生团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多次获得省级奖项。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不仅提升了数学建模能力,更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李老师对我们的指导非常细致,他总是鼓励我们大胆尝试、不怕失败。”一名曾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回忆道,“在他的帮助下,我们不仅完成了比赛,还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作为一名教师,李志刚深知“教书育人”的重要性。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上,他常常通过数学史和数学家的事迹,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课后,他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李老师不仅是我们的老师,更是我们的朋友。”一名毕业生感慨道,“他总能在我们迷茫时给予指引,在我们困难时给予帮助。我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对未来的去向感到十分的迷茫,而我最终选择了报考研究生,这与李老师的关心与鼓励是分不开的。”正是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李志刚在学生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此外,李志刚还积极参与学院的各项党务工作,并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面对未来,李志刚表示,他将一如既往地投身于教学和科研事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耐心和坚持。”李志刚说,“我会继续努力,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奋斗。”

科学导报记者 王小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